抖音数据显示,椰树集团分别于10月1日、2日、3日、4日、5日、8日开启直播,直播时长最长为10月4日的1小时52分钟,最短则仅有3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日,椰树集团直播一次中断;10月5日,椰树集团直播两次中断;6日、7日公司停播;直到10月8日晚,椰树集团再次直播,但依旧中断一次。

而据极目新闻,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椰树集团存在广告方面的问题,他们一定会严肃处理。
据澎湃新闻,第三方短视频及直播数据平台新抖提供的数据显示,椰树集团近30天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达56万,10月2日至4日,观看人次还在1万左右,10月5日飙升至23万,10月8日观看人次维持在22万左右。
据中新经纬,数据分析服务平台蝉妈妈数据显示, 椰树集团场均销售额达2500-5000,直播累计销售额达7500-10000。其中,10月5日的销售额较高,接近8000;8日共直播12分钟,观看人次近23万,销售额为500-750。象征实际观看直播的人数和下单人数之间比例的带货转化率为0.04%。
目前椰树集团抖音账号的橱窗已显示为空,已无带货商品, 其推荐的商品已售145件。

据新抖提供的数据,试水直播前,椰树集团的粉丝在1万左右。截至10月9日晚,椰树集团抖音账号粉丝数达29万,累计获赞超过31万。
椰汁、豆奶、杏仁露、植物奶大单品迎来瓶颈?10月9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线上采访时表示:“椰树集团还是以吸流量、吸眼光为主的营销模式。对于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椰树集团来说,其真正要感到危机的是产品单一、机制老化、新品接力不济和团队创新不足的局面。伴随着原来的销售渠道和消费群逐渐老化,椰树集团急需在年轻消费群中提升品牌影响力。”在中国饮料行业,包括椰树牌椰汁在内的植物蛋白饮料可以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品类,且明显呈现出“一品一牌”的特点——椰汁找椰树,杏仁露找露露,核桃露找六个核桃,豆奶找维维、维他。
中粮我买网发布的《2020年中国植物蛋白饮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植物蛋白饮品行业的季节性周期性明显,主要是受国内传统节日影响,会促进消费者对饮料的消费需求,植物蛋白饮品的相关产品在每年春节期间搜索指数都会出现峰值。头部企业主要以核心单品抢占市场份额,养元饮品的“六个核桃”、承德露露的杏仁露、椰树的椰汁在细分市场上的份额均达到80%及以上。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朱星运 摄
该报告还显示,植物蛋白饮品发展区域性明显,与不同区域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同时植物蛋白饮品是典型的原料导向性饮品,植物蛋白原料产区因素及物流运输也严重影响着植物蛋白饮品的区域发展。
朱丹蓬表示:“植物蛋白饮料在经过2013年-2016年的高速增长后,从2018年以后已进入行业的寂静期,核心原因是产品同质化太高,缺乏创新导致消费审美疲劳。”
另外,在渠道方面,他分析称,目前植物蛋白行业只有椰树和六个核桃两个企业是全国化运营,其他像维维、露露、达利园、维他奶等都是区域性非常强的地方品牌,全渠道运营的品牌目前还没有出现。且目前所有的植物蛋白饮料渠道已经重叠,在北方依靠于节日庆典消费,在南方依靠于餐饮渠道,随着这些主要渠道的消费能力接近天花板,头部企业的发展陷入瓶颈期。
以椰树集团为例,记者留意到,椰汁是其最畅销的单品,尽管近年来公司尝试推出矿泉水、椰子油等其他品类产品,但在终端曝光少,消费者对椰树的非椰汁产品认知较低。不仅如此,椰树的营业收入也面临触顶。
记者查询海南省企业联合会、海南省企业家协会每年发布的海南省百强企业名单发现,椰树集团常年位列榜单,榜单显示,2013年到2018年,椰树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77亿元、44.50亿元、43.36亿元、40.21亿元、41.57亿元、39.16亿元,而2021年则是46.16亿元(2019年和2020年未公布具体数额)。可以看到,2018年及以前,椰树集团的营业收入不断下滑至40亿元以下,2021年有所反弹,但基本维持在45亿元左右的基本盘,与几年前水平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