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趁着股市在千禧年的泡沫期,陆逊梯卡在意大利证交所二次上市,再融了一笔巨款。
接下来的四年,2001-2004年,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低迷期,这给了维吉奥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抄底机会。
2001年,他买下了Sunglass Hut,这是美国最大的太阳镜专卖店之一。
2003年,他买下了OPSM,这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大的眼镜连锁店之一。
2004年,他买下了Cole National,这是美国第二大眼镜连锁网络,旗下零售品牌包括Pearle Vision、Sears Optical、Target Optical和BJ’s Optical。
就这样,连续3笔大型收购,让陆逊梯卡的线下门店数量从2001年初的860家飞速增长到2004年的5500家。
2006年,A股牛市前夜,陆逊梯卡进入中国,花8亿元一口气收购了北京雪亮、广东明廊、上海现代观点等数家本土眼镜连锁店,门店数进一步上升到6000家。
2010年之后,陆逊梯卡继续在新兴市场跑马圈地,同时跟乔治·阿玛尼、巴宝莉、宝格丽、香奈儿等奢侈品牌建立合作,获得它们的眼镜品牌授权,进一步提升渠道的转化率。
最后,便是2018年对依视路的惊天并购,这是拥有百年历史的镜片巨头,是树脂镜片的发明者,拥有5600多项镜片专利。
收购完成后,新公司市值超过了600亿美元,维吉奥以83岁高龄完成了他的眼镜帝国梦。
几十年前,谁能想到,一个卖眼镜的穷小子,最后竟然能成为意大利首富,甚至超过了跑车之王法拉利和时尚女王普拉达?
但他真的做到了。
关键就在于,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原来各自分散的镜框、镜片、品牌、眼镜店,整合打通,垂直一体化。
如此,企业就有了差异化的议价能力,利润率大大提升。
对于眼镜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投资于产能扩张,或者研发设计出一个更漂亮的眼镜,其实意义不大。
市场并不缺少产能和设计。
市场缺少的是整合者,能够将一盘散沙的行业各个环节整合起来,一致对外的人。
如果你细细观察,就会发现,类似的行业整合,其实在很多传统行业都在上演,或者正等待着一个有眼光和耐心的人出现。
整合的方式,正如维吉奥所展示的:
通过逆向抄底+耐心持有,简单的操作,不断重复,在一轮又一轮的牛熊周期中实现资产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