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布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名单,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吴楠获奖。“把每一个病人都当成亲人”是他的医疗原则。面对脊柱畸形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他在医院和科室的支持下,成功开设了国内首家骨畸形遗传门诊。十几年来,吴楠从事脊柱矫形手术超过1万小时,让很多脊柱畸形患者真正“昂首挺胸”。
中国有4000多万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手术因其“耗时极长、极其精确、难度极大、风险极大”而被誉为脊柱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生,吴楠擅长脊柱畸形,这是一种高度致畸和致残的疾病。他做了最长的手术,花了14个小时。他像钉子一样钉在手术台上,直到为病人缝好最后一针。这时,巫娜的双腿僵硬,不能四处走动。但每当他看到病人第一眼看到的一瘸一拐的自卑,以及术后站得笔直,自信开朗的样子,就能深深感受到“挺起脊梁骨”这句话的分量。
对于成千上万的脊柱畸形患者来说,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意义重大。但是脊柱畸形的病因学诊断在国际上还是空白。2017年,吴楠来到人类基因组三大中心之一的贝勒医学院,攻读分子与人类遗传学博士后。他谢绝了美方的高薪,毅然于2019年回到北京协和医院。在医院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吴楠建立了国内首家骨畸形遗传门诊,为骨畸形尤其是脊柱畸形患者进行病因诊断,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探索,协和医院与复旦大学骨科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先天性脊柱侧凸最重要的遗传致病因素,并发表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再者,吴楠及其团队提出了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中国模式”,在分子水平上定义了一种全新的疾病亚型,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吴男第一时间报名上了前线。根据医院的安排,他留下来带领协和青年队,成为医院“马不停蹄服务”的抗疫生力军。
疫情初期,在医院的统一安排下,吴楠牵头组织成立了协和青年志愿者团队,协助急诊科接听患者求助电话,为群众答疑解惑。从发热门诊如何治疗和保障,到危及生命的疾病如何治疗,吴楠带领团队从7000多个电话中找到关键问题,在疫情初期重组患者治疗流程,帮助医院在疫情防控状态下高效运转。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后,吴楠再次带队成立了协和收容所志愿者青年突击队,在最快的时间内摸索出收容所门诊的工作流程。
作者: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