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黄志刚
图说:王
目前,他们迎难而上,约好“逆行”,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共同描绘了抗击疫情的最美画卷——他们是华东理工大学抗疫营的“家庭团”,既有“父女兵”,也有“夫妻兵”,齐心协力。他们为了每个人放弃自己的小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黄志刚老师在华立保卫处从事技防工作多年,平台上的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挑剔的目光。疫情爆发之初,黄志刚先生自告奋勇,赶到校园支持流量转移工作。因为调流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须以最高的效率查看监控图像,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秘密联系人。一段时间以来,熬夜到凌晨,一大早起来继续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每次完成任务,他都会红着眼睛露出会心的微笑。
黄老师挑剔的眼光是他平日勤奋工作锻炼出来的。此前曾有一名外省市通缉犯,在各高校大肆盗窃学生手机。此人逃到上海后,在某高校盗窃成功。当天中午,调查通知刚刚发往沪上各高校,黄志刚先生凭借其高度的职业敏感度和精准的技防技能。当天下午,他在监控中发现了通缉犯的踪迹:他正在学校的教室附近徘徊,伺机作案。很快,这名通缉犯就被逮捕了。
值得一提的是,黄志刚老师的爱人也是华立员工。她也在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在一线岗位上努力工作。她是一家餐饮公司采购组的成员。在这个非常时期,学校餐饮服务的工作量骤然增加。她也不怕苦,不怕累,和黄志刚老师一样,战斗在第一线,为学校的防疫工作默默发光。
“疫情严峻,社区缺少帮助,父亲又是党员,所以号召我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华理外国语学院英语202班的同学王,因为疫情无法返校,就待在松江九亭的家里,业余时间和父亲一起参加社区抗击疫病志愿服务。
根据课程安排,王素珍在家学习网络课程。虽然她的学习任务会比线下多,但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她还是会在周末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她的主要工作包括:在小区巡逻,提醒居民非必要不要外出;及时向每家每户发放物资、药品和食品;核酸检测时,保持队伍秩序,提醒大家保持距离,提前准备好核酸编码,要求居民排队检测时做好个人防护。
“社区巡逻的工作一般是3个小时一轮,但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可能要6个多小时。”4月4日是全市核酸检测的日子,王素珍和社区的其他志愿者早上5点半就集合了,当所有工作人员完成核酸采集时,已经是11点半左右了。“相比那些从外省市赶来支援我们的医生,我们并不辛苦,但责任也不小。”王说,核酸全员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全体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也离不开全体志愿者的坚持和努力。
与学校迎新活动、展馆讲解等志愿服务相比,王素珍作为社区志愿者的责任更重,意义更大。“当我看到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不畏艰难齐心协力的时候,这种同心同德抗击疫情的决心和行动感染了我。通过最近的志愿服务工作,我对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对说道。
新民晚报记者张炯强通讯员朱涵宇
作者: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 朱涵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