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是很多人会半夜惊醒,睡不着。如果反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内脏有问题的信号。
古人将一昼夜分为12小时
午夜:午夜,也称为子夜,午夜,十二小时的第一个小时。(23时至01时)
丑时:鸡啼,又名野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印石:平旦,又名黎明、晨曦、孙丹等。,是日夜之交。(03时至05时)
石矛:日出,也被称为太阳的开始,黎明,旭日东升等。,指太阳刚刚出现,冉冉第一次升起的时候。(05时至07时)
陈石:吃饭时间,也称为早吃饭等。古人“吃”的时候,是早餐时间。(07时至09时)
时间:榆中,又名鱼日,近午称榆中。(九时至十一时)
正午:日中,又称日正、正午等。(11时至13时)
时间:日晷,又称日落、日落等。当太阳西沉时,它就落下去了。(13时至15时)
神食:神食,又称日光、夜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出又称日落、日落、黄昏,是指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小时:黄昏,又称日落、日落、日落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空将会一片漆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石海:人是固定的,也称为固定性昏厥等。此时夜已深,人们都停止了活动,安详地睡去。人们很安静。(21时至23时)
十二个时辰分别代表人体的十二个脏腑及对应的十二条经络,如子时(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对应胆经,乌时(凌晨1点至3点)对应肝经,印石(凌晨3点至5点)对应肺经。气血在十二经脉中不断流动,按照特定的时间和顺序循环灌注,构成了十二经脉中的气血运行。
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醒来,提示胆囊有问题。
在此期间,气血流入胆经,胆经气血充盈。同时也是阴气的高峰期,此时阴主静,此时最需要静养。《黄帝内经》说:“十一脏腑皆靠胆。”全身的血液都靠勇敢的崛起。胆的生理功能是收集和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供给其他内脏器官,帮助食物消化和代谢。
如果你半夜醒来,你的胆囊将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久而久之,你的胆囊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口苦、呕吐、厌食、腹胀等。严重者还会出现黄疸、皮肤干燥粗糙、大腿到脚踝发热等症状。此外,“有勇之人,中正之官,做不好决定”,有勇之人做决定,缺乏勇气,见多识广,畏首畏尾,畏首畏尾。
调理胆经的方法有:拍打大腿外侧的胆经,尽量不吃宵夜,经常揉风池穴(后脑勺两侧下方)。
凌晨1点到3点醒来说明肝脏有问题
丑的时候,气血从胆经灌入肝经,这是深度睡眠的黄金时间。肝藏血,能储存全身血液,调节血容量。《苏文五藏创篇》中提到:“故人之血在肝,肝受血能见”,“肝受目开窍”,“目受血能见”,即人在睡眠状态下,血藏于肝,肝受血能见,滋养于目。睡眠越深,肝血回流效果越好。
如果在肝经气血最旺盛的丑时醒来,会导致气血无法馈入肝脏,血液会不停地在经脉中运行。肝脏超负荷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眼睛干涩、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等。,而“肝主疏泄”是异常的,大多表现为胀痛、烦躁、抑郁、胸痛等。
《黄帝内经》也说:“肝为将军之官,故能慎思。”肝脏与人体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当肝气充足时,思维活动迅速;相反,人们经常在凌晨1点至3点醒来,很多人白天会出现无精打采、反应迟钝等问题。
养肝经的方法有:拍打、揉搓肝经的银豹、太冲穴,在最明显的痛点处拍打、揉搓5~10分钟。
也可以推肝经:坐下,右腿伸直,左腿弯平,双手交叠,手掌根压在大腿根上,沿右大腿内肝经向前推至膝关节,反复推50次左右,再推左腿。
凌晨3点到5点醒来,提示肺部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