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巧姐院士开展的全国生殖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育龄人群不孕不育率从2007年的11.9%上升到2020年的17.6%。据估计,约有3300万育龄夫妇患有不孕症。
“虽然目前我国每年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分娩的新生儿超过30万,不孕症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与欧美发达国家基本相当,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辅助生殖治疗的高额费用仍是许多家庭的一大经济负担。辅助生殖每个治疗周期的平均费用约为2-3万,每个治疗周期的成功率约为40%。平均每对夫妇要接受一到两个周期的治疗,但目前辅助生殖治疗并没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很多不孕不育夫妇的生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王园园说。
近年来,随着不孕率的上升,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呼声越来越高。
2021年9月15日,国家医保局回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提案——《关于将不孕症辅助治疗纳入国家医保增加人口增长的提案》。
国家健保局表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医保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纳入支付范围,提高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同时,在诊疗项目方面,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地,立足于‘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将医保可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研究小组对未来辅助生殖治疗费用的降低持乐观态度。据研究小组称,许多医疗设备、药品、消耗品等。目前在辅助生殖领域使用的都是进口的,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产品。“十三五”期间,围绕排队平台建设、疾病发病机理、关键技术产品研发、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等任务,生殖健康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十四五”期间,在填补前期布局空白的同时,不断布局重点方向和“卡脖子技术”。许多国内R&D团队正在加紧辅助生殖新技术和方法的自主研发和临床转化。如果能突破技术壁垒,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
王园园强调,虽然辅助生殖技术正在迅速成熟和发展,但应更多地考虑未来如何创新医疗服务。“现在,医学界正在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医疗服务模式。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疾病背后的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关注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和社会人文学科的交叉创新,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