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刊报道了我国首例新冠肺炎奥米克隆亚型BA.2.12.1输入病例的具体情况。该病例为一名入境广东广州的境外旅客,现已转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治疗。
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已经报道了Omicron亚型变体BA.2.12.1、BA.4和BA.5以及重组变体XQ、XE和XM。奥米克隆的持续“进化”令人不安,那么新冠肺炎会继续“变化”吗?
为了生存,奥米克龙必须善变
"新冠肺炎是善变的,因为它是一种RNA病毒."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NA病毒的复制依赖于自身的RNA聚合酶,这种聚合酶的纠错能力很差。如果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聚合酶将不会清除突变的基因。长此以往,突变基因会在RNA病毒中不断积累,最终导致RNA病毒不断变异。
此外,新冠肺炎善变的天性是其生存的必然选择。
病毒是一种结构非常简单的微小生物。它不能单独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依赖宿主的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它是人类新冠肺炎的宿主,病毒和人类免疫系统的相互适应促进了它们的共同进化。
“也就是说,病毒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它们不断进化,最终共同生存。”王涛说,“我们有时候会用军备竞赛来形容两者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强大,可以抑制病毒,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为了生存,病毒也要升级自己的‘军备’,即不断变异以适应宿主免疫力,然后病毒才能在宿主身上继续复制。”
在这场较量中,有时人类占上风,有时病毒占上风。
高传染性的突变体将取代弱的
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现在除了奥米克隆,几乎没有其他新冠肺炎菌株了。似乎只有奥米克隆在不断变化。
对此,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春启解释说,病毒的变异是没有方向的,可能变强也可能变弱。减毒病毒对宿主的危害很大,所以很难大范围传播。但被弱化的病毒对宿主造成的伤害较小,可以在宿主身上停留更长时间。同时,由于对宿主影响不大,不会过多影响宿主的活动,所以变相促进了病毒的传播。某种程度上,弱化的病毒更容易传播。
一项来自南非和英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感染Delta的人相比,感染Omicron的人患严重疾病的概率下降了约25%。
与此同时,在《化学信息与建模杂志》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模型深入分析了Omicron变异体的传染性、疫苗的突破性和抗体耐药性。结果表明,奥米克隆的传染性比原新冠肺炎高10倍,比德尔塔高2.8倍。
“病毒复制的次数越多,感染的人越多,变异的几率就越大,变异的种类就越多。Omicron就是这种情况,它可以感染大量的宿主,并与它们共存更长的时间,所以人们会看到更多的Omicron变种。”陈春启说,与此同时,奥米克隆的传染性更强,传染性强的变种将逐渐取代传染性弱的变种。当感染Delta的人数增加时,人群中有更多的人对Delta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即形成群体免疫,使Delta感染者减少,即传染源减少,他们感染新宿主的难度加大,会越来越少,甚至最终可能消失。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新冠肺炎变体经常取代前面流行的变体的原因。
新冠肺炎的变异速度并不快[/s2/]
事实上,不仅是新冠肺炎,自然界的其他病毒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生物安全专家吴认为,与其他病毒相比,新冠肺炎的变异速度并不快,变异率“只有流感病毒的1/2左右,HIV病毒的1/4左右”。
“单从变异的角度来看,与其他病毒相比,新冠肺炎并没有多少优势。但由于其传播性强,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增加了控制新冠肺炎传播的难度。”陈春启进一步说,目前新冠肺炎的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刺突蛋白区域,新冠肺炎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侵入人体。然而,过去新冠肺炎感染产生的抗体附着在新冠肺炎刺突蛋白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一般来说,他们可以阻止这种组合。但由于新冠肺炎的变异,新的变异株可以以新的方式与受体结合,因此现有免疫“武器”的威力被削弱,这也是奥米克隆防控的难点。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病毒比新冠肺炎病毒更具传染性,比如麻疹病毒。“但麻疹病毒经过变异后已经失去了传播力,而且只有一个宿主,所以针对它接种疫苗是非常有效的。”王涛以丙肝病毒为例。其变异能力高于奥米克隆,但由于只能通过血液或性传播,传播能力远不及奥米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