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安全饮用水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障。5月23日-29日为2022年饮用水卫生宣传周。5月25日上午,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督导的2022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暨上海健康大讲堂中,来自饮用水卫生的专家分享了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制定和质量控制情况。
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将实施
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好地符合我国的饮用水状况,自1956年国家卫生部正式颁布《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以来,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共进行了六次更新,水质指标由最初的15项增加到106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质卫生监测室主任张兰研究员表示,从1985年到2006年,我国水质指标从35项增加到106项,是变化最大的阶段。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期后,经济、工业、农业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也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对饮用水安全提出了挑战;
二是研究人员对水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日益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可以检测越来越多的污染物。
我国水质指标的大幅提升,主要基于以上三个因素。
今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将于2023年4月1日实施。新版水质指标与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比,增加了4项,删除了13项,调整了8项限值。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水质发生了一些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有所改善,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黑臭水体明显改善。而且我国自来水厂的水处理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出水中的污染物风险得到了控制,有些污染物已经不是我国水质的风险了。所以这次修改对部分水质指标进行了删减和调整。”张兰强调,“饮用水不含致病微生物,饮用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危害人体健康,饮用水良好的感官特性是我国饮用水安全的基本要求。所有标准的制定和更新都是基于这个原则,让中国人喝到好水。”
氯是自来水中的“疫苗”
一直以来,上海都在寻找充足、优质、稳定的饮用水源。2011年,上海的主要饮用水源改为了长江绿草沙,这一切换大大改善了上海的水质。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特约研究员顾介绍,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1091-2018)涵盖111项水质标准,不仅高于国家标准,而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但自来水中的氯味一直为居民所诟病。自来水中的氯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这也要从1854年英格兰的霍乱说起。当时,英国伦敦西部爆发了霍乱。英国流行病学家约翰·斯诺通过调查证实,霍乱是通过被粪便污染的水传播的,因此首次使用氯对供水系统进行消毒。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氯消毒应用于饮用水的公共卫生安全。这次疫情之后,西方人认为闻不到氯气的自来水是不安全的。
在顾看来,氯就像自来水中的“疫苗”。综合考虑安全性、持久性、副产物和性价比,含氯消毒剂仍是国内外饮用水厂的主流消毒方式。目前上海主要使用的消毒剂是次氯酸钠和氯胺,能保证对微生物的灭活、去除和抑菌。自来水中含有的微量余氯具有抗菌保鲜作用,是饮用水公共健康不可替代的安全防线。
作者:唐
编辑:唐
编辑:姜鹏
作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