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9日,世卫组织发布了疾病信息公告。5月13日至26日,23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257例猴痘确诊病例和约120例疑似病例。
世卫组织预计,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将会发现更多的猴痘病例。该病毒可能已经传播了数周或更长时间而未被发现,并且存在广泛的人际传播。
世卫组织将猴痘的全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为中度。
[相关链接]
什么是猴痘?
●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它属于正痘病毒,是痘病毒家族的一员,是在人类历史上肆虐了数千年的天花病毒的“近亲”。
●自1980年世卫组织宣布彻底根除天花以来,猴痘病毒成为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阳性痘病毒。
传输模式
●猴痘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从动物传播给人。
●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可能导致感染。
主机
●尽管首次在猴子身上证实了猴痘病毒,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在非洲,已经发现松鼠、冈比亚鼠、不同种类的猴子和其他动物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潜伏期
●一般6到13天,最多21天。
症状
●猴痘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最初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严重疲劳等。其中,肿大的淋巴结有助于区分猴痘和天花。发烧几天后,它会在脸上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大面积的皮疹。
有两个主要分支
●西非进化分支,病死率约1%
●刚果盆地(中非)的进化分支,死亡率可能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