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院士指出,中药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改变病毒附着的生存环境,具有芳香避秽的作用,中药香囊的挥发性物质还可以刺激血清水平。所以端午节的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免疫力,辟邪除障,净化周围环境,是有科学依据的。
另外,通过捂住口鼻、口服大蒜、饮用雄黄酒等入口,可以实现口鼻疾病的“清除”。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疫情应该是“不互相传染,但内有正能量,邪不可为。避其毒气,天绝不衰,神出脑出,即不作恶。”也就是说,要预防感染,要做到两点:一是把正气藏在里面,也就是要有强大的身体抵抗力;二、避开其毒气,控制呼吸道“鼻子”切断传播途径。
中国早就有了“避其毒气”“恐气触人”的“面具”概念。在古代,为了防止灰尘和呼吸污染,丝绸围巾首先被用在宫殿里来遮盖鼻子和嘴巴,然后丝绸被广泛使用。宋代宋词《洗冤集》记载专门用来遮口鼻的绢布,就是最初的面具。
传统上,大蒜作为“五味”之一,是不折不扣的中药,可以彻底杀死高度阴性病毒。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大蒜素的杀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00倍。
此外,食物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通过食用“黄武”、“五毒饼”等药膳,饮用菖蒲酒或端午凉茶,主要是提高机体防疫所需的营养基础,辅以药汤,从而彻底实现机体的“零清除”。
在这次上海抗疫战役中,中草药有助于扶正,清肺解毒,彻底解除瘟疫,为“清”疫作出了贡献。
疫情促使绝大多数人有了防护意识,也养成或加强了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但很多人只是形势所迫。所以,端午节作为一个节日,也是一个提醒。
总之,端午节是避邪、防疫等各种民俗的结合,深深地烙下了中国抗击疫病的文化烙印。作为预防疾病的传统节日,是广大市民因地制宜地在广大城乡、家庭和各种公共场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防疫知识宣传的好时机,也是各年龄段居民进一步倡导和养成文明卫生良好习惯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