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近年来,口罩不仅是医护人员的“标配”,也是每个人的日常必需品。很多人因此而有了“面膜脸”。简而言之,就是长期戴口罩导致的一种皮肤问题。有的可以自愈,有的比较严重。
问题一:“面膜痘”
“面膜痘”是指面膜引起的痤疮样皮疹。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丘疹、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疤痕,常累及青少年。戴口罩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压力和摩擦,从而导致痘痘破裂,微循环不畅,而湿热的环境有利于菌群的繁殖。此外,面膜还会压迫皮脂腺管的开口,导致皮脂排泄受阻。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痘痘的加重。
【小技巧】
1.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避免口罩过紧;
2.尽量不要长时间佩戴口罩,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减少口罩的佩戴时间。持续4小时以上建议更换;保持局部清新透气,必要时在口罩内垫几层纱布。
3.摘下面膜后,用温水洗脸。合理选择洗面奶和化妆品,避免过度清洁。
4.如果痘痘比较严重,还是需要看皮肤科医生,使用外用或者口服药物。
问题2: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一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外发生的炎症反应。通常是戴口罩的罕见不良反应,但疫情下,人们长期戴口罩,更容易接受口罩中潜在过敏原的慢性刺激。同时,潮湿的环境和机械压力可导致皮肤渗透性和敏感性增强,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等接触性皮炎。这时,你会感到发痒或刺痛,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口罩中潜在的过敏原有:甲醛、秋兰(口罩弹性耳带中含有)、聚氨酯(用于海绵胶条)、椰油酰胺-雷尼替丁-二醋酸酯(用于医疗器械设备消毒的防腐剂)、三甲基异腈脲(用作硬化剂)等。
【小技巧】
1.戴口罩之前,要了解它的材质。如果对特定物质过敏,尽量避免过敏原;如果无法避免,可以在口罩里面垫两层纱布。
2.选择符合标准的口罩非常重要。劣质产品不仅可能达不到防护要求,而且引发皮肤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3.有轻度红肿、丘疹、水疱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时间不长可以用氧化锌油;出现明显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冷敷湿敷;有感染时,可以加抗生素。对于无明显渗出的皮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问题:玫瑰痘痘、“敏感肌”、脂溢性皮炎等。
面膜还会导致玫瑰痘痘、“敏感肌”、脂溢性皮炎等皮肤问题的加重。
玫瑰痤疮又称“酒渣鼻”,通常影响30-50岁的成年人,表现为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和脓疱。
“敏感肌”是皮肤的一种高反应状态,其临床表现与玫瑰痤疮相似。内因和外因都可能是敏感皮肤的诱发因素。患者受到刺激后通常会感到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烧灼感、瘙痒感、刺痛感和紧绷感,但不会出现丘疹和脓疱。
脂溢性皮炎通常在脂溢部位表现为带有油腻黄色鳞屑的红斑。
戴口罩造成的局部温暖、潮湿、封闭的环境,会加重上述疾病的症状。
【小技巧】
1.合理的护肤很重要。患者应尽量避免刺激、过度清洁、简单护肤,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
2.这三种病有时很难区分,需要看皮肤科医生,采取适当的治疗。
问题四:皮肤压伤
皮肤压伤在长期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和护目镜的医务工作者和防疫人员中最为常见。长期佩戴口罩,系带和鼻夹会对皮肤造成摩擦和压迫,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皮肤凹陷、红肿、浸渍,甚至出现水泡和糜烂。
【小技巧】
1.选择适合佩戴者模特的口罩,交替使用不同佩戴方式的口罩,在佩戴口罩前涂上润肤霜,可以减少皮肤压力伤害。
2.治疗方面,轻度压痕可自行消失;如果出现红肿,可用生理盐水冷敷湿敷;如果发红明显或出现水疱或糜烂,可用稀释的聚维酮碘湿敷,感染部位可外用抗菌药物。
总的来说,减少“面具脸”你可以这样做:
1.选择合适的口罩;
2.避免在口罩表面使用任何种类的消毒剂或喷雾;
3.避免长时间佩戴口罩,及时更换;
4.用创可贴或保湿剂保护受压部位;
5.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6.一旦严重,请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预防新冠肺炎,戴口罩是最高效便捷的方式,千万不能因为“口罩脸”而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