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记者刘一麟6月30日报道:“我们回来了!”6月30日,上海浦东医院圆满完成了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救治的指令性任务。整体消毒后,正式回归日常诊疗模式,全面恢复门急诊各类诊疗和住院服务,包括普通门诊、特需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健康体检服务。急诊和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医院运转正常。
一大早,浦东医院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各个岗位都有医护人员就位。患者通过走动调整、扫描定位码、量体温、做抗原,有序进入医院区域接受治疗。记者了解到,浦东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奋战在10号线,在最紧急、最危险、最艰巨的疫情防控中坚守在最后一线,是新冠肺炎新区定点医院中最后一家关舱的医院。在73天里,该医院共治疗了4511人。成功救治的患者从刚出生的婴儿到10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单日创造了400名患者,全院最高患者达1513人。
为满足周边居民复工就医需求,尽快恢复正常诊疗秩序,院外有资质的第三方消毒机构对全院进行了多轮严格消毒。“校园的消毒不亚于对抗病毒。我们对所有区域的环境表面、中央空控制和层流设备进行了彻底消毒。全程由医院感觉科跟进,做到立体化、全覆盖、无死角。”感觉科主任毛爱华介绍。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浦东医院也利用这段时间对门急诊布局和就诊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门诊诊所增加了一个新的配药单元。患者只需要配药和做一次随访检查,就可以在方圆5平方米范围内完成处方和支付的所有治疗程序。进入门诊区,可以看到消化内科诊室就在内镜中心旁边,患者从诊室出来就可以接受检查。心血管科对面是心电图室,可谓是最短的“动线”。
家住惠南镇的曹阿婆和老伴听到医院全面开业的消息,就来医院治疗。“看你的微信,已经关注你们肿瘤医学中心很久了。一直想去看看日间化疗门诊。今天开业,我们就直接来。”浦东医院肿瘤科是新区的高海拔学科。在肿瘤专家、肿瘤学家任军教授的带领下,设有肿瘤病房、肿瘤特色治疗中心、肿瘤治疗性疫苗转化研究中心,与其他学科开展全流程精准化、个性化肿瘤诊疗模式。“我们也很高兴,家门口的医院能有这么好的专家团队!”据悉,预约任俊教授团队的门诊患者非常多。今天第一天,有几个外地来的病人。任军教授也希望在浦东医院探索出一条攻克肿瘤晚期的“上海浦东模式”。
在妇产科的候诊区,张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也早早等候在这里。张女士的丈夫说:“今天,我们是来做产检的。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宝宝,我们也比较关注。接到医院开业的消息后,我们马上在互联网医院上预约,今天一大早就来了。”张女士自己说,“疫情期间,虽然没办法来这里检查,但浦东医院的主任和潘护士长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定期给我打电话关心我,感觉很温暖。”
与此同时,手术室已经准备好了,泌尿外科团队今天为于先生进行了第一次手术。由于疫情,于先生在4月份患了肾绞痛。接到医院复工的消息后,他约了医生做手术。于先生说:“我一直在家等着浦东医院开业,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所以不时通过医院的‘云诊所’向医生咨询。医院开业的消息一出,我就迫不及待地来了。手术一切准备就绪,我悬着的心落了地。”
浦东医院院长于波说,作为浦东中南部的三级综合医院,所有的浦医生都遵循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指示,始终冲在“疫情”的最前线,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后一刻。未来,医院将继续当先锋,以国家先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肿瘤中心等优势学科为引领,创新医疗服务品牌,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周边群众生命安全。
作者:刘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