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长寿路街道涌现出一大批“热心肠”、“实干家”,掀起了居民广泛加入社区管理的热浪,这种自发性的基层管理模式为居民提供了新的建言献策的平台,也为社区基层治理指出了一条创新之路,现在就和记者一起来了解一下今天的主人公——汤荣生。
以“主动请命、奔赴一线”的担当,叙说平凡党员的奉献精神
汤荣生是长寿路街道上海知音苑居委会万福小区的一名普通党员,虽然年逾古稀,心脏还装过两个支架,但他老当益壮,不甘示弱。
在这次封控管理中,别人宅家少外出,他却逆向社区行,全民抗疫是战场,我应志愿服务去请缨。
他在几年前已搬迁到真如街道嘉发小区,因组织关系一直在上海知音苑,受居民信任,就坚守着万福小区85号楼组长和小区志愿者的职责。
汤荣生
他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自告奋勇地当了一名抗疫志愿者,与众多志愿者一起,为打赢阻击疫情防控的硬仗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严密布防、守望民生,展现角色多样的“基层风采”
汤荣生住回到原小区后,首先忙着建立楼组居民群、小区志愿者群……使多少年不相往来的邻里一下子热络起来,成了守望相助的一家人。
1、“自组织运转”助力防疫效率,兼顾主线整合和岗位分配
不管清晨黑夜,还是日晒雨淋,汤荣生总是井然有序地组织居民,顺利完成每次上级布置的全员核酸采样工作。
汤荣生做工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每次小区做核酸检测,他总是做好详尽的案头工作。他及时收集信息,变更着每次核酸采样的居民名单,让负责登记的志愿者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也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分时段预约,岔开各个楼栋居民的下楼时间,尽量减少大家空耗的时间。
一次次核酸做下来,大家驾轻就熟:谁负责通知、谁负责登记、谁负责扫码、谁负责维持秩序……每次都各就各位,有条不紊。改良后的核酸模式和分工习惯可以继续沿用,有益于疫情常态化管理。
2、居民情绪的“冷却剂”
有时做核酸,队伍排起了长龙,等候时间太久,部分居民会产生焦躁情绪,对这些脾气大、牢骚多的居民,汤荣生总是耐心劝解,宣传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请大家积极配合,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见汤荣生言之有理,这些居民顿时消除怨气,心平气和起来。
3、独居老人的“贴心人”
抗原自测阶段,汤荣生协同志愿者逐家逐户送试剂上门。有的老人年老体弱、自理能力差,教不会他们自测抗原。汤荣生就不厌其烦地上门为这些老人测试,测得“一条杠”皆大欢喜。
汤荣生送试剂上门
小区封控期间,许多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而无法实现生活自理,汤荣生主动承担工作,为老人们打扫、洗澡、做饭,像伺候家人一样,不怕脏、不怕臭,全心全意地为老人服务。
4、爱心物资的“守护者”
封控期间,由于运输困难,保供物资经常半夜才到。汤荣生发动志愿者放弃休息,当夜把礼包送到居民家门口。他奉献时间、奉献爱心,同居委干部一起,为大家在封闭的日子增强了守望相“沪”的决心。
汤荣生的抗疫角色还有很多很多,“上海团长”、危难时分的“救生员”……虽然很忙很累,但他觉得乐在其中,活出了生命的价值。
做好“领头羊”,持续常态管理
由于“人靠谱,事办妥”,自然而然就建立了威信,没人任命,汤荣生成了小区志愿者的“领头羊”。他一呼百应,带领手下一班人,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如今在他以身垂范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居民们加入到了大家庭中,万福小区已经形成了一支常态化的志愿者队伍。他的妻子、女儿也都成了万福小区的抗疫志愿者。全家老少齐出动,受到小区居民的一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