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近年来,从住院到普通门诊,再拓展到门诊慢特病,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大多是以“打补丁”的方式推进,而这一次,新政不仅将以往政策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整合,并且对各地操作不同的政策,进行了统一明确。《通知》具体涉及哪些内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为何从住院推向门诊、门诊慢特病?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 隆学文:从2016年以来,我国就全面推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到去年已经全部实现。从去年开始,我们进一步推进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同时把高血压、糖尿病、肾透析、肿瘤门诊放化疗、器官移植抗排异的治疗等五种门诊慢特病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这些病都是老百姓负担比较重的,在全国普遍开展,保障待遇水平按照住院标准来保障。从住院转向门诊,转向门诊慢特病,逐渐让老百姓在异地就医时结算更加方便。而且这个政策,包括职工医保参保人和城乡居民参保人都可以享受。
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庞大的需求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1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6434万人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4318万人次。而从跨省异地就医来看,2021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440.59万人次,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949.60万人次。庞大的异地就医规模背后,是进行医保跨省异地直接结算的现实要求。这样的需求,如何解决?
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下一步还需要突破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王震:下一步主要有两个重点:
①加快推进门诊的直接结算,特别是门诊慢特病的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目前只有少数五六种能够实现直接结算,下一步要继续扩大。
②加快推进将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直接结算网络。因为我们现在有大量的随迁老人,他们更多的需求是慢性病,需要到身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去拿药等等,不一定是去大医院,他们需要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医保报销服务。
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未来难点在哪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王震:加快推进门诊的直接结算方面,难度在于各地对病种的认定、管理,标准还不太一致。前期已经启动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后边还会继续增加,这个难度主要是政策理顺之间的难度,随着国家医保待遇清单的推行,相关工作会逐步展开。第二个加快推进基层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也纳入直接结算的网络中,这个难度,主要是信息化的改造,特别是要让这些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有这个动力、能力接到网络当中。
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否会导致欠发达流出地的医保基金无法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王震:在2016年刚开始推进住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时候,就重点关注了流出地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问题,我们也在持续跟踪关注。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因为直接结算而导致的大量医保基金从欠发达地区流走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对现在的医保基金没有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我们总结了原因:
①随着人口大规模流动、退休人员异地居住、异地退休等等,异地就医是一个迫切需求。即使没有直接结算,也会有异地就医的行为。
②实行医保异地直接结算之后,大城市的人均医保结算费用并不比流出地高。原因一是大城市的诊疗更加规范;二是直接结算之后,杜绝了原来手工报销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比如异地就医是欺诈骗保的高发区,直接结算之后直接就把这个口子杜绝了。以上几点使得,没有出现流出地医保基金不能支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