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指南〔2022〕22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2年度“探索者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一)高端医疗装备领域
专题一、医学影像装备基础材料
方向1、能谱分辨探测器用铯铅溴单晶的新型钙钛矿材料
研究目标:明确大尺寸铯铅溴单晶生长动力学过程与缺陷调控机理,揭示器件载流子传输规律及其离子迁移机理,实现医学X射线或伽马射线的高灵敏度、低探测极限、高能谱分辨探测。
研究内容:开展大尺寸铯铅溴单晶生长与性能调控研究,解析单晶缺陷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开展载流子输运与界面物理研究,探索铯铅溴单晶暗电流抑制方案及离子迁移机理,构建高偏压离子移动背景下的载流子“漂移—扩散”模型,明确单晶缺陷、界面复合与离子移动极化对载流子输运性能的影响规律。
执行期限: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
专题二、医学影像前沿成像技术
方向1、新型心脏PET/MR采集与重建算法模型
研究目标:建立自由呼吸下的三维心脏PET/MR联合重建方法,实现快速、运动鲁棒、精准的心脏PET/MR成像。
研究内容:研究自由呼吸下的三维快速心脏MR成像技术,开发三维心脏PET/MR联合重建算法、运动补偿下的心脏PET衰减校正及PET与MR图像匹配等技术。系统评估同步PET/MR成像在心力衰竭等复杂心脏疾病鉴别诊断、治疗决策及预后价值。
执行期限: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
方向2、磁共振4D肺成像技术
研究目标:建立自由呼吸下磁共振4D肺成像技术,实现高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0mm各向同性)、高时间分辨率(不少于20个呼吸相)的全肺结构成像和通气量功能成像。
研究内容:围绕肺结节、肺炎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需求,研究基于超短回波成像序列和4D图像重建算法,获得在自由呼吸下高清晰度的肺部结构图像和通气量功能图像,开展功能图像的自动分析。
执行期限: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
方向3、高通量X射线下半导体探测器中电荷输运机制及影响
研究目标:阐明不同物理要素对电荷输运及探测器计数稳定的影响机制,揭示其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研究内容:构建高通量X射线下三维电荷输运定量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实验验证。研究半导体能带结构、缺陷构成等物理要素对探测器计数稳定性和光子计数CT成像质量的影响。
执行期限: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
专题三、医学影像应用基础研究
方向1、基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非阻塞性冠脉疾病分子影像学预后监测模型
研究目标:建立非阻塞性冠脉疾病的核素分子影像学预后监测模型,精准疾病风险分层。
研究内容:研究非阻塞性冠脉疾病MPI图像分割、识别及特征提取中的新算法,联合相位分析技术自动获取相位带宽、相位标准差及相位熵,筛选核医学影像预后标志物,实现心肌血流量及冠脉血流储备指导下的非阻塞性冠脉疾病的核辅助精准预测及临床应用验证。
执行期限: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
方向2、狭窄、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新型影像学标志物研究
研究目标:获得心脑血管狭窄与闭塞性病变的新型影像标志物,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
研究内容:探究磁共振及CT等的心脑血管狭窄、闭塞性的影像学特征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筛选可用于指导临床的新型影像学标志物,解析狭窄、闭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程与分期,实现冠脉及脑血管的精确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