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vivo和小米三家厂商与安卓系统的合作已非常紧密,从商业运营的各个角度来看,都没有非要使用鸿蒙的必要。除非有超越商业的其他因素。
尤其是在鸿蒙主打的万物互联互通上,各家厂商也在围绕各自的手机产品布局生态。目前走得最快最远的小米,在应用层面上已实现了多设备间的协同。
应用层面与操作系统层面目前的用户体验不大,但实现的路径大不相同。杨海松对《财经》记者解释,应用层的数据在云端,需要去云端绕一圈,而操作系统是基于端侧打通的。这就好像从深圳到东莞,操作系统走的是高速公路,应用则绕了一段。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相较于主流厂商,更有可能拥抱鸿蒙的是小众厂商。
魅族是最先表态的手机厂商,一位魅族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正在接入的是Lipro智能家居部分,接入流程相对复杂,进度不便透露,手机和手表上暂无接入鸿蒙的计划。
对于华为来说,第一阶段能在华为自有品牌手机上完成鸿蒙的用户体验关,已经算是胜利。
物联网打开局面也有挑战
手机是鸿蒙的核心,其他物联网设备也是鸿蒙打开局面的关键。手机业务受阻后,华为终端业务将重心转移至生态链上,近期接连发布了多款新品。
《财经》记者从一位华为经销商处获悉,华为正在以紧俏的手机盘活生态链产品。要想进华为手机的货,要么以1:1的比例搭配智慧屏,要么以一定售价的比例搭配其他生态链产品,要么舍弃一部分手机的利润。手机店店主对于前来购买华为手机的用户,往往会明示或暗示配套购买生态链产品。
但据《财经》记者了解,华为生态链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并不如华为手机。一位经营多个品牌的手机经销商向《财经》记者透露,他的门店卖得最好的华为生态链产品,是手环和手表,其他的销售情况都比较一般。
从宏观数据上看,以生态链中销量较好的手表为例,Counterpoint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华为智能手表全球市场份额仅为8%,较前两个季度的14%有所下滑。由此看来,要指望生态链产品真正带动起鸿蒙生态,还为时过早。
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来自合作伙伴。在鸿蒙今年三亿台设备量的目标中,他们负担起了三分之一。做操作系统需要一群人的狂欢,只是把氛围炒热还需要时间。
鸿蒙还未登陆手机之前,已有一批公司开始布局。喜马拉雅主App移动端安卓开发负责人陈飞告诉《财经》记者,他们组建了专门的项目小组适配鸿蒙,华为团队也入驻喜马拉雅协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纯开发的时间约两到三周。
华为公布的数据是,目前已有超过20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厂商加入鸿蒙生态。预计到年底,硬件厂商数量会突破40家。而在OpenHarmony方面,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240多个共建企业、共建机构与个人贡献者参与到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