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的分水岭,要求的是今年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必须超过三亿台,其中华为自有设备两亿台,合作伙伴设备一亿台。“我们要用一年时间,走完别的操作系统用了五年甚至七年走的路。”杨海松说。
手机是鸿蒙越过生死线的核心。国泰君安在研报中估算,目前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约为6.6亿台,市占率15%,而国内约为4.57亿台,市占率33%。考虑到可穿戴设备存量和老旧机型无法升级的情况后,结论是华为在国内实现16%目标的可能性较大,但在全球仍有一定压力。
紧接着还有一个核心问题:下场了,就要接受市场的验证和打分。鸿蒙的手机操作系统能不能在安全性、稳定性、易操作性上保证消费者的使用感受,用脚投票。
美的是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合作伙伴,该公司的一位技术专家近期在接受《财经》记者在内的采访时说,对于鸿蒙的安全性,美的最早就从底层技术层面进行过考察。比如,鸿蒙含有一项可信授权技术,也就是所有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分布式技术,构建一体的安全网络。简单说,就是这套底层技术系统,可以避免一个接入终端不安全了,殃及其他设备。
但也有行业技术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一个新操作系统排除安全隐患理论上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到尽善尽美。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验证,不断升级。
他认为,一个可以连接多终端的操作系统,判断其是否安全可靠,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多个设备联合搜集数据,比如人脸、声音、行为习惯等,比一个手机靠谱。可以综合判断是否是真实用户,更具备可靠性;但另一方面,设备入口更多了,从任何一个设备侵入进去都有可能。
除了安全性,安卓和苹果的经验告诉我们,系统的使用便利度、稳定性等,也都是左右用户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的多种因素。
有必要引入其他手机公司吗?
华为给鸿蒙设定的“1+8+N”战略中,至少在短期内,并没有涉及其他手机厂商。也就是说,鸿蒙至少在短期内只需搭载在华为手机之上即可。
但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内部其实更多声音是欢迎其他手机厂商搭载鸿蒙。
行业此前有一个说法称,其他手机厂商用不用鸿蒙,要害在于芯片。鸿蒙只支持麒麟芯片,高通和联发科不支持适配,其他手机厂商缺乏搭载鸿蒙的先决条件。
针对这个说法,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赵小刚对《财经》记者解释,操作系统的确与芯片紧密交互,需要使用芯片的指令集、管理芯片硬件资源。但终端搭载操作系统不需要高通和联发科提供驱动,因为CPU厂商是Arm内核,与麒麟芯片相同,而鸿蒙早已完成适配。
也就是说,用哪家的芯片,并不是其他手机厂商能不能用鸿蒙的拦路虎。真正的核心问题是,谁有动力来用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