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短缺,原本以价格战为主的MCU如今疯狂涨价,有的MCU价格甚至涨了10倍依然没货,这种情况在家电领域尤为突出。
还有一种现象也导致如今缺货不断蔓延。因为一款产品是由几个部分的芯片构成,例如一款家电产品,要用到的芯片就有MCU、电源管理芯片、智能功率模块、通信芯片、温湿度传感器等。有时候不缺MCU,缺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同样出不来。
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是不是真有这么多真实需求?”王力疑惑。
他说,有一些客户本来在工厂里放了一些库存,最近都快速清了,现在还在追着要货。
“货到底去哪里了?真的有这么多需求吗?”
原因是双重的。一方面是需求在增长;另一方面是人为囤货加剧了缺货。囤货造成大量伪需求,也成为了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位业内人士的判断是,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难以预测的国际政治形势,产业升级所带来的需求还不至于使得缺芯的情况如此严重。
芯片行业的年增长在15%以内,这个增长值基本在产业链的正常范围之内。根据第三方分析咨询机构IBS的数据,2018年-2030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年增长基本在10%以内。目前,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的产能在扩充,但上述易通网络的专家认为,这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他说,他接触到的几家晶圆代工厂,订单是产能的4倍。

囤货是芯片短缺的关键原因。普遍囤货、多重囤货,又加剧了态势。
以消费电子为例,正常的库存周期是一个月,但这次很多企业都以年为单位进行囤货。有人给《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统计,2019年华为手机占全球手机的出货量为16%,如果华为扩大10倍库存,那么全球手机厂的供应就跟不上了。
除了企业出于自身需求的保障进行囤货行为,代理商的囤货也是一个难以预估的变量。像英飞凌、ST这样的大厂,在中国都是通过代理销售。因此,代理商的项目经理是能够知道明年需求计划和产能计划的,如果他们发现需求大于产能计划的时候,就会进行囤货,再适时放货。价格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宋俊纬的客户下了整个电路板的订单,他们必须当天报出价格,因为等到明天,报价就无效了。一个两美元的芯片,可能第二天变成了4美元,甚至炒到10美元。“这非常不好,对客户的伤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