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悠科普
说到海底隧道,相信大家脑海中都有不同的画面,比如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海底隧道,这是通火车的;又或者是中国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通汽车的。
但就目前而言,世界上还没有出现可以通高铁的海底隧道,别着急,中国作为世界高铁第一大国,同时也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号,这项艰巨的任务自然逃不过我们的范围,所以世界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铁路开始施工,它的修建对中国究竟有什么意义?修建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汕汕高速铁路
这条铁路目前正处于在建阶段,它的建设可以大大加强闽粤两地之间以及珠三角和海西、长三角之间的联系,对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名字来看,可能不是本地人并不知道这条铁路通向哪里,其实这是我国广东省境内的一条高速铁路,连接着汕头市和汕尾市。
全长约为162公里,预计设立7个车站,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每小时,预计在2023年这条高铁线路可以建成通车。
汕头湾海底隧道是工程的重要阶段
在汕汕高速铁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汕头湾海底隧道是关键的控制性工程,该条隧道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境内,全长9781米,是单洞双线隧道,也是国内首座设计标准为350公里时速的,跨海大直径盾构的高铁海底隧道。
虽然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路程,却是整个铁路段建设最为艰难的区域,因为这里是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的修建需要穿越密集的断层破碎带。
有专家表示,这条隧道建在了8度地震区,要穿越17条断层破碎带,其中有8条是活动断层,地质相当复杂,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水下隧道建设之最。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怎么可能,从汕头湾海底隧道的综合修建难度上来说,专家总结出了5个字来概括,分别是:大、浅、高、硬、险。
其中大是指盾构机的直径属于超大直径,达到了15米;浅指的是盾构机上面的覆盖层厚度非常薄,只有8米左右。
高指的是所处位置是高地震烈度区,级别达到了8度;硬则是指岩石的强度非常硬,高达216兆帕;最后的险,说的是海湾隧道位置是一个高度软硬不均的地层,土质的稳定性不好,施工难度非常大,对施工团队的危险性较高。
穿越汕头湾的“国之重器”
为了顺利建成这座海底隧道,中铁装备为其西线项目量身定做了一台超大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刀盘直径为15.03米,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的第一台超大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超大直径的盾构机有很多优点,比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对地面沉降的控制精准度高、工厂化作业的程度高以及安全、快速。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超大直径水平衡盾构机的核心技术都被国外所垄断,为了中国基建的发展,我们不畏艰难终于攻克了这方面的技术。
最后总结:
虽然汕头湾海底隧道海底段只有3047米,不足整体隧道的一半长,但是这段工程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