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肿瘤医生的自白:见到的痛苦那么多,我为什么仍然选择了肿瘤
母亲的去世曾经一度使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我深深地感到肿瘤医生的无力感。
在此之后,又有几位患者的离世让我感到无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年仅18岁的小姑娘,这是一位下肢骨肉瘤的患者,因为骨肉瘤截肢(这是以前的方案)。当时她因肺转移在接受放射治疗。
治疗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这位小姑娘却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每天查房时,这位小姑娘总是面带微笑,仿佛她的未来充满光明。
问到她有什么愿望,得到的回答令我感慨:上医学院做医生,挽救更多的生命。
但病魔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她还是带着遗憾和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
是患者,也是朋友
不过,在我30多年的职业生涯之中,也不都是悲剧,也有喜剧,这使我感到欣慰。
其一,一位上世纪90年代松果体生殖细胞瘤的患者,发病时仅仅9岁,当时我还是一位主治医生。现在他已经是一位30多岁的汉子了,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几年前他结婚了,生子了,结婚时我还吃到了他的喜糖;
其二,一位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病时间更早,上世纪80年代,至今健康生存,非常有意思的是,每年大年初一上午9点左右我都按时收到他的平安电话:我还活着;
其三,一位80后鼻咽癌患者,11年前在我这里做放射治疗,已经过了11年,每年常规的一次检查也是我们愉快见面的时间。一位60后与80后的忘年之交。
总之,在我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失败的案例非常多,但也有一些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中间有快乐、有痛苦,可谓一言难尽。
时至今日,我对美国医生特鲁多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偶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对于肿瘤医生来说,大概是更为真实的写照。
更多癌症、健康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医者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