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经常碰到有些小宝宝晚上凌晨前后咳嗽或咳嗽加重,并且伴有明显咳痰声。很多宝爸宝妈都不知道为何宝宝要在这个点频繁咳嗽咳痰,其实,这很可能就是食积咳嗽。
1.什么是食积咳嗽呢?
食积咳嗽是中医的说法,即"咳嗽病--食积证"的简称,通过"食积咳嗽"这个名称,大家应该都能猜到,这个病证是由于饮食积滞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咳嗽,"咳嗽"是疾病的病名,"食积"是疾病的发病原因 。
2.食积为什么会导致咳嗽?
有些宝爸宝妈爱思考问题,就问呀:"宝宝把食物都是吃到胃里面了,但咳嗽是肺或气管发出来的声音",这两个脏腑在人体的部位都不一致,怎么扯到一起去了呢?
中医认为:如果宝宝吃得太饱、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或者宝宝本身就是脾胃功能差、无法消化完同龄宝宝正常的饮食量,此时就会导致饮食积滞在胃肠里面,也就是堵在中焦的胃里面了,此时就会损伤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脾胃在五行中属土,肺脏在五行中属金,因为土生金,所以说脾土是肺金之母,母脏脾土受损,常可累及子脏肺金。而脾胃功能失调,吃进到胃里的食物就不能正常消化及转换能量,反而会因为聚集在一起产生痰液。痰液在胃中产生,但储藏在肺脏中,使肺的宣降功能失常,所以引起咳嗽。
3.食积咳嗽有哪些临床症状及特征?
中医诊疗疾病,特别重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同时,还特别重视抓典型症状。食积咳嗽主要症状是:咳嗽并且痰很多,通常能听到喉中呼噜呼噜痰鸣的声音,半夜和黎明,尤其是夜半凌晨的时候,咳嗽往往会加重。此外,临床还会伴有其他一些典型的食积症状,比如肚子胀、口中有异味、手足心发热、晚上睡觉磨牙、前额出汗多,大便酸臭或秘结、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黄腻、脉滑或指纹沉滞。由于夜半凌晨咳嗽咳痰频发是本病症最典型的特征,所以我把它总结为"小儿夜半湿咳多食积"。
4.食积咳嗽该怎样治疗?
中医与西医治疗特征最大的区别是:中医是个体化治疗医学体系,治疗的重点主要是建立在"辨证"基础上,而非"辨病"。辨证的过程就是抓病机、抓主要矛盾的过程,是根治疾病和预防复发的核心。食积咳嗽病变部位在肺,但发病根源却是脾胃。肺中咳嗽只是我们通常听到的症状,它是标本的"标",而脾胃饮食积滞才是发病的根本。所以治疗本病的原则是健脾消积、化痰止咳,脾肺同调,标本兼治。临床治疗以中医辨证选方加减为主,当然,也可以根据宝宝情况,临床配合保和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午时茶颗粒、健胃消食口服液、二陈颗粒等中成药治疗。等咳嗽好了后,更应当加强饮食调护,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量进食不易消化的高营养食物,最好再服用一段时间中药调和脾胃来固本。
验案分享:
王某,女,3岁,2021年4月10日就诊。
主诉:间断咳嗽有痰10天,加重2天。
病史:10天前贪食馄饨后出现半夜零点左右为主的咳嗽痰多,曾到当地诊所口服"止咳化痰类"中西药治疗后有好转,但容易反复。2天前咳嗽较之前更为频繁,仍然以半夜零点前后及黎明前咳嗽为主,喉中明显听到痰鸣声,伴有流黄浓鼻涕、口中异味、晚上睡觉磨牙、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大便干,3天1次,小便颜色偏黄,但没有发热、喘息的症状。家长代诉宝宝平素挑食,就喜欢吃肉,几乎从来不吃蔬菜。
刻诊查体:喉咙红,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以听到痰鸣音,肚子胀,扣扣肚子像敲鼓似的,舌质发红,舌苔黄厚腻,指纹沉滞。
中医诊断:咳嗽病--食积证
治法:消积健脾、化痰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