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对脱发分类较细,有先天性脱发和后天性脱发,后天性脱发又分为斑秃、脂溢性脱发、症状性脱发等。其中斑秃大多可自愈,但在脂溢性脱发、症状性脱发方面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在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现代对中药的研究更是提供了许多药物,中药治疗脱发无疑是最适宜的途径,虽然疗效略显缓慢,但安全、有效、经济实惠,《内经》云:发为血之余,《诸病源候论》云:气血衰弱经脉虚竭,须发脱落等。脱发的病机历代论述颇多,一般分为肝肾阴虚、血虚、血热、湿热蕴结四个证型,辨证施治。尽管脱发患者证候繁多,但肝肾不足仍为其核心病机。因此养血、滋补肝肾是治疗脱发的关键所在,制何首乌、怀牛膝、当归、熟地、枸杞、女贞子、桑椹子、菟丝子等在功效上有养血益精补肾作用,是治疗脱发的常用药物。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通过内服-外用-食疗调节几个方面的内容来改善发量少脱发的问题。

首先以补肝肾为基本立足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平补肝肾辨证加减。方中熟地黄补肾阴,山茱萸补肝肾,山药补脾益肾,三者固肾填精益髓,称为“三补。泽泻去肾和膀胱之浊,牡丹皮清泻肝火,茯苓淡利脾湿,此为“三泻”。此方为滋阴而设,并逐湿浊防邪生。费伯雄《医方论》中言: “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 有山药之收涩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六味地黄丸切合脱发责之肝、脾、肾的病因病机,临床上灵活运用,取得确切疗效。
除了内服药物补肝肾之外,也同时推荐外用,根据文献整理归纳了两个外洗方。

洗头方①:药物组成: 松针或侧柏叶,生姜( 切碎),艾叶,煮水洗头,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肾两虚,体质偏寒者。研究证实,生姜中的姜辣素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使头皮新陈代谢加快,洗护用品中添加富含姜辣素的姜汁可有效清除头皮中的污垢,并抑制头皮细菌生长,具有良好的稳固发根和防止脱发的效果。
洗头方②:药物组成: 侧柏叶、桑白皮、蒲公英各50g,煮水洗头,适用于体质偏热,头油较多者。头油头屑多加茶籽饼100g,或乌龙茶或熟普洱30g,去油效果显著。加王不留行15g可促进药物渗透吸收。侧柏叶、 蒲公英是生发乌发的佳品,《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桑白皮外用可改善脱发,“治脉极虚寒,鬓发堕落,令发润泽,沐头方。桑根白皮切三升,洗沐发,数数为之,自不复落”。此外,常用手指指腹顺头发生长方向敲击头皮,也有利于刺激头皮血液循环,放松紧绷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