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症又称脑卒中,是指以猝发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突发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药临床特征的病证。
中风之先兆
1、其脉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
2、其头目时常眩晕,或觉脑中昏愦,多健忘,或常觉痛,或耳聋目胀。
3、胃中时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不能下行,或有气自下焦上行作呃逆。
4、心中常觉烦躁不宁,或心中时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
5、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本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不稳,时欲眩仆,或自觉头重足轻,脚底如踏棉絮。
“所列之症, 偶有一二发现,再参以脉象之呈露,即可断为脑充血之征兆也。脉极细微无力,为脑贫血之先兆”。
中风病的分类
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张锡纯根据中风发生的病因病机,将中风病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
脑充血性中风
脑充血的根本病机为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挟气血上冲犯脑,使脑部之血管因其冲激而充血甚至破裂所致,阴虚、气虚、瘀血为导致脑充血的重要致病因素。在治疗上强调必以引上升之气血下行为要务,平肝潜降。
脑缺血性中风
脑贫血根本病机为气血亏虚,无力助气血上达脑络,气血瘀滞而致肢体痿废,气虚、阴虚、血虚、瘀血为导致脑贫血的重要致病因素。治宜补气养血,通经活络。
对应方剂
针对以上两种病机,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剂,其代表方剂有镇肝熄风汤和加味补血汤。
镇肝熄风汤
来源主治
本方源于清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脑充血性中风的著名方剂,无论是急性发作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均可加减运用。
专为因肝肾阴亏、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上冲所致之症而设,认为该病本在肝肾阴亏,标在肝阳暴张,血随气逆上冲于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适应症
适应证为脉弦长有力(即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至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方解
以镇肝熄风为主,平其亢逆, 辅以滋阴潜阳固本,重用牛膝、生赭石为君药,牛膝辛苦性寒,归肝肾经,辛行苦降而活血祛瘀,引血下行,质润而滋肝肾。生赭石苦寒, 质重沉降,主入肝经,能重镇肝气,使气不逆则血不逆上,同时肝气不逆不犯胃,噫气亦降。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为水中之物,得阴气最厚而咸寒入心肝肾经,滋阴潜阳,平肝安神,助君药滋潜制亢阳。玄参、天冬、白芍为阴柔性寒之品,玄参、天冬甘苦微咸归肾经,助君药滋肾以制阳,白芍苦酸入肝,助生赭石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则肝气有余化火,佐茵陈、川楝子、麦芽清泄肝阳有余,条达肝气郁结,甘草调和诸药,合麦芍益胃和中,防重坠之品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