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癥结,能催生落胎。”
3、《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4、《本草便读》:“其味甘咸,能温胃助脾,消磨谷食。其功克化,去面停乳积,浊阻瘀留。”
5、《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6、《本草撮要》:“功专消食下气,产后退乳。得川椒干姜治谷劳嗜卧;得蜜能下胎乳胀欲成痈。单用一二两炒煎服立消,并消果食积。”
7、《本草分经》:“甘温,能助胃气上行,健脾宽肠下气,消食化积散结,祛痰善通乳,亦消肾气,炒用。”
8、《本草求真》:“甘气温,功专入胃消食。又味微咸,能软坚。”
7、《本草易读》:“消食和中,宽肠下气,开胃除烦,催生下胎。”
8、《得配本草》:“除痰饮,化症结。治一切米麦果积,治妇人乳秘成痈。”
9、《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温中下气,开胃健脾,催生下胎,去宿食,除胀满,止吐逆,破症结,消痰痞,炒去芒,再炒焦黄研用,蜜为之使。”
10、《药笼小品》:“健胃快脾,消积滞,化一切米面食积,尤善通乳。”
11、《外科全生集》:“开胃消食,和中。”
12、《顾松园医镜》:“和中下气,消食化积,除烦闷,去胀满。消化米面诸果食积,无积则消肾气。脾虚有积者,须同气药用。”
13、《本草经疏》:“主开胃补脾,消化水谷及一切结积冷气胀满。”
14、《药品化义》:“大麦芽,炒香开胃,以除烦闷。生用力猛,主消麦面食积,症瘕气结,胸膈胀满,郁结痰涎,小儿伤乳,又能行上焦滞血。”
15、《饮片新参》:“温中消食,去乳结,治泻利。”
16、《本草新编》:“尤化米食,消痰亦效。”
17、《医学衷中参西录》:“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药之辅佐品(补脾胃以参、术、芪为主,而以此辅之)。若与参、术、芪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力,不至作胀满。”
18、《药性歌括四百味》:“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炒。孕妇勿用,恐堕胎元。)”
19、《名医别录》:“消食和中。”
20、《药性本草》:“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1、《珍珠囊》:“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
22、《本草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大麦芽碱、大麦芽新碱A、B,还含腺嘌呤、胆碱、蛋白质、蛋白水解酶、淀粉水解酶、氨基酸、转化糖酶、维生素B、D、E、糊精、麦芽糖、α-生育三烯酚、大麦黄苷等。
2、作用:本品有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助消化,小剂量催乳,大剂量回乳,降血糖,抗真菌等作用。
3、药理:麦芽因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