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南希今年75岁,2年前,她在常规乳房x光检查中查出乳腺异常,后被诊断出乳腺导管原位癌。这是最常见的早期乳腺癌,当时肿瘤还未扩散到周围的乳腺组织。
她做了乳腺癌切除及腋窝下淋巴结清扫手术。西达赛奈(Cedars-Sinai)医疗中心肿瘤专家巴里·罗森布鲁姆(Barry E. Rosenbloom)博士建议她进行多轮放疗,包括针对导管癌部位的5次精准放疗,以清除该区域残留的癌细胞。
放疗虽好,却伤“心”
放疗是癌症治疗“三剑客”之一,它也是乳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想要保乳的乳腺癌患者,术后一定要配合放疗。
但放疗的副作用让不少患者望而生畏:放疗就像“激光枪”,其发射的无形的“子弹”需要穿过人体器官组织,才能到达肿瘤。在杀死肿瘤的同时,周围的正常组织也会受到射线的攻击。
呼吸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呼吸时,肺和胸腔一直在活动,乳房也会随之而动。由于乳房(左乳)离心脏最近,若放疗时未保护好正常组织,可能导致心脏病:短期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包炎等,后期甚至可能出现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梗、冠心病等。怎样才能确保射线精准攻击乳腺的病灶,而又不误伤心脏?
南希接受的这种乳腺癌放疗技术——“呼吸门控技术”(Respiratory Gating)应运而生,它可通过追踪患者的呼吸频率,在精准靶向肿瘤的同时,很好地保护心脏,减少放疗副作用。
乳腺癌治疗,从“深呼吸”开始
所谓“呼吸门控”,一言以蔽之:在绝对运动中寻找相对静止。人的呼吸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但其间也有相对静止的时刻。
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综合癌症研究所放射肿瘤科的放射肿瘤学家Amin J. Mirhadi博士说:
“当你深吸气时,整个心脏会被肺部推开,并将乳房推移至离心脏较远的位置,此时屏息,设备发出射线,开始治疗;而在呼吸的过程中,关闭射线,暂停治疗。整个过程要求完美衔接,容不得半点闪失,这样才能将影响健康器官和组织的几率降到最低。”
这是美国治疗左侧乳腺癌的金标准,适用于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
不过,呼吸门控放疗要求的呼吸与我们日常的呼吸并不一样,需要专门的训练。南希分享了她的深吸气屏气的方法,乳腺癌患者可以学着做:
患者需要平躺,垫高上半身,并将手臂举高悬于支架。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可先屏息5秒,然后逐渐延长屏息时间,南希的方法是每次吸气、屏息、呼气共40秒。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嘴里放入一个呼吸装置,确保患者能监测自己的呼吸幅度并提供准确的反馈。当肿瘤随患者呼吸移动至治疗靶区后,射线会在几分钟内发出。
南希建议接受呼吸门控放疗时采用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顾名思义,就是像在用肚子呼吸(其实还是用肺)。它是靠横膈膜的上下移动产生气压差进行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降,把脏器挤到下方,肚子就会膨胀,而非胸式呼吸那样胸部膨胀。
呼吸门控放疗大致流程
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尽可能利用呼吸门控技术保护好心脏,减少放疗副作用。
医生在物理师配合下,选择放疗技术、定位、靶区勾画、剂量选择等。患者需要在治疗前借助CT确定靶区位置,以便医生进行靶区勾画以及制定治疗计划。
为实现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物理师会制定多个计划,经过反复测算与优化,从中选定最佳方案。
治疗时,患者应做好配合工作,熟练地进行深吸气屏气。
另外,要想实现精准放疗,除了呼吸门控技术等辅助技术外,放疗手段的选择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