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在一次如厕后擦屁股时,发现卫生纸上有血。由于他之前一直患有痔疮,擦屁股也是纸上会有血。所以也就并没有太在意,仅仅是自己到药店买了点痔疮膏回来用。
但是,他用药用了一段时间,血不见少,大便的次数还逐渐增多了,生活中总是会有想排便的感觉。

他后来终于不想拖延了,去医院做了个检查。指诊时医生触摸到直肠下端有质地很硬的肿物凸起,指套上还残留有暗红色的血迹。病理报告结果一出来,果然和医生触诊时预想的一样,直肠癌。
明明是痔疮,怎么突然间就变成癌了?其实,同是便血,其中却大不相同!

1、大便次数不同
痔疮患者的排便次数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而肠癌患者会因为肠道内肿瘤刺激肠道,导致排便的次数增加,每次排便的量却又不多。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
2、大便出血不同
观察大便出血的颜色。肠癌和痔疮都会便血,但是颜色是不一样的。痔疮便血为鲜血,与粪便不混合,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而滴下。
肠癌患者便血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
3、痛感不同
肠癌到后期多有腹痛。由于肠道功能出现紊乱,或者因为肠道堵塞都会出现腹痛,而且一般疼痛在中下腹部,有肛门下坠感。痔疮患者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
4、患者群不同
痔疮是比较常见的病症,任何年龄层的人均可能患上痔疮。肠癌多数发生40~60 岁的人群。如果处于该年龄层且便血,即使是通过门诊检查确定是痔疮,也务必警惕同时存在大肠肿瘤的可能性!大肠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且不典型,非常容易被漏诊。最靠谱的还是去看专业医生,该检查的项目都做一遍检查。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能显著提高肠癌生存率途径。

结语:
我们最好在40岁开始接受人生的第一次肠镜检查。往后推算5-10年复查一次。每年最好进行一次连续两天的大便潜血检查和一次肛检。如果发现结肠腺瘤等需按医嘱定期复查。最后,一定要积极治疗便秘和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