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姥姥家是陵阳街道小官庄村,现在改名叫小官河口了。严格来说,我两个姥姥,亲姥姥年龄不大就没有了,后来俺姥爷又找了个老伴。这么算起来的话,俺娘姊们七个,她是排行老三,是俺亲姥姥生的。”李学根介绍,自己四个姨,两个舅。大姨、二姨都没有了,四姨和小姨都还在世,四姨今年87岁,小姨今年79岁。两个舅舅也都很好,大舅今年89岁,小舅今年77岁。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还来看望母亲呢。
“俺娘从小就教育俺,要孝敬老人啊,别和人打架、吵仗啊,要好好地噶胡(团结)人啊。她脾气很直爽,有时候俺姊们几个要是哪里做错了,她就吵俺。到现在我哪里伺候的不顺心了,她也凶(批评,吵的意思)我。”李学根说,母亲从年轻的时候就是非分明,家教严格。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生活困难,很多人家都吃不上饭,有时候都饿得前胸贴后背,走路都没有劲。在这样的环境下,母亲都不让去拿别人家的东西,吃别人家一口饭,硬是挺了过来。
“她很过日子,那是真过日子啊。前些年俺们还在一起生活的时候,煎饼、馒头、粮食长了毛了,她也不舍得扔掉,在日头(太阳)底下晒晒,擦擦毛又吃了,不让她吃还不愿意。说不就是长了毛了吗,这怕什么?早以来(早日里,以前)没有吃的时候,要是有这长毛的煎饼,都得抢了吃了。”李学根说,后来母亲自己生活的时候,更是过日子了。给她送了米面,那真是一粒粮食也不舍得浪费。可能是过苦日子过习惯了,老人一辈子对食物保持着敬畏之心,非常珍惜粮食,地上掉了一粒米,也得拾起来吃了。
“俺弟弟没有的那年还不到50岁,撇下了两个孩子,最小的那个才40天,俺那个弟媳妇改嫁了,我给张罗着,俺娘帮扶着养大了两个孩子,也都给盖了屋,娶上媳妇成了家,现在都在外边打工,也经常来看他奶奶,很孝顺。”李学根介绍,当年,弟弟因病去世的时候,母亲也非常难过,不过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母亲觉得人的寿命长也好,短也罢,这都由不得人,活着就得好好生活,把儿子留下的两个孩子拉拔成人,这才是应该去做的。
“后来,这些孩子都长大了,家里住不开了,我这就给俺娘盖了这个屋。她自己做饭,一直做到了90多岁,后来我看她做饭很费力气,这才给她送饭吃。就这样,她不让我给她送饭,说自己还能做啊,怕耽误我干活挣钱。”李学根介绍,母亲从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理解人,从来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孩子。当时母亲看到自己伺候着她,还得照顾着自己的孩子和弟弟家的两个孩子,就要求自己出去住,不愿意看着他那么累,一边种地,一边打工挣钱,还得伺候老人和小孩,实在是不忍心。
“嫩(你)忙啊,别给我做饭了,我自己还能做啊,忙着挣钱啊,快去吧,我自己能做饭啊,不给你添麻烦啊。”百岁老人吴秀兰奶奶看到儿子在忙着做饭,坐在椅子上对儿子说,快去干活吧,别做了,我什么事也没有,天天除了吃就是喝,什么时候吃饭也行,自己怎么着也能做饭啊,别耽误了挣钱啊,现在挣分钱那么不容易的。百岁奶奶要强的性格,惹得儿子一直笑个不停。李学根说,母亲就是这样,明明自己做不了饭了,还说能做,其实就是怕累着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