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生活普遍都好了,不用担心饥不果腹的问题,有很多人居然在为一日三餐吃什么而发愁。
现在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为了身体健康,都在想方设法的寻找各种有效的养生方法,殊不知,即简单又方便的养生方法,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七分饱,三分饥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总是缺衣少食的,常听老一辈人说:“能吃是福”。根本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善吃是智。不挑食、吃得下是福气,但懂饮食规律才是智慧。
民间有句谚语:“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民间自古至今就有圣者说:每天饮食保持“七分饱,三分饥”,是最合适的规律。节食安胃,恰到好处,即守得住健康,又能让人无病无痛。
二、知足常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的忧愁与烦恼也会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其实一个人的烦恼和年龄并无关系,而是人们的欲望过多。
对更高物质富有的渴求,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但是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然而欲望切是无穷的,过分的索求,只会是人一生悲剧的开始。
内心的知足,得于欲望的控制,并不是物质的满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能够知足的人,才能永远都开心快乐!
三、少言养生,会说养情
如果说少说话是一种教养,会说话就是一个人的修养。说话这件事,说得多,不如说得对。
唐代著名医学大家孙思邈有一首《四少歌》:“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提倡“四少”养生。
其中,“口中言少”即是少言,他认为“多言则气乏”,意思是说说话过多,会耗伤中气,而气与精、神关系密切,故少言以积气成精、积精以全神,可以享天年。反之,则会令气耗散。
总之,少言养生,就是不随意让气耗散。它除了是一种保健养生的方法外,同时也是对外交际的一种礼貌,在人际交往中让人感觉舒服,对旁人的影响也比较小。
但需注意的是,少言养生并不是不让说话,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日常闲聊,本来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宣泄,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是建议大家,平时要避免不停地说话,尽量小声说话且语速不要过快。
四、少思养神,少愁多乐
古语有云:“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所谓的忧愁,有时候不过只是胡思多想,为自己设的囚笼枷锁。
不如少思少想,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人这一辈子,把心情照顾好,比什么都重要。
养生要“七少”
少怒养神去肝火,心情愉悦气顺畅;
少欲心静思虑少,恬淡轻松血脉旺;
少色养精肾不衰,阳气充盈体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