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应该算是广大人群早上的必备。由于粥易于咀嚼、不费牙,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喜爱,有的老人甚至三餐都喝粥。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粥相较于米饭更容易影响血糖,所以总是会有顾虑。
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能否喝粥?怎么喝才正确呢?
听听营养学家怎么说?
老年膳食指导协会的孙会长表示,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喝粥。这是因为粥的升糖指数很高,高达89.4,且会使血糖快升快降,如同过山车一般。米在被煮成粥的过程中,淀粉会溶解到粥水中,糖尿病患者喝下后,吸收非常快,血糖会随之快速上升。
但是,虽然不太建议糖尿病患者喝粥,但也不意味着绝对不行。对于血糖控制较好、较为稳定的糖友,在掌握好技巧的情况下,是可以适当喝粥的。
提醒:做好这3点,放心喝粥不惧血糖
1、粥水越清,对血糖影响越小
粥水越清,说明粥水中所含淀粉越少,升糖指数越低;粥水越浓稠,则淀粉含量越高,升糖指数越高。糖尿病患者煮粥时,一定不要追求“米开花”“看到不米粒”等效果,将食材煮熟即可。
2、不要喝“精细粥”
所谓的“精细粥”,就是单纯的比如大米粥或者小米粥。大米可以搭配麦片一起煮粥,或者添加粗粮,如小米、黑米、玉米等,粗粮不仅可增加膳食纤维,而且能明显降低升糖指数。
3、少喝一点,为健康
都说量变引发质变,控制血糖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再喜欢喝粥,都要控制自己尽量少喝一点,少喝粥就自然会减少对血糖的影响,建议糖尿病患者每顿饭最多只喝一小碗粥,而且要慢慢的喝,不能操之过急。
一不小心,简简单单的“喝粥”就可能导致血糖不稳定。其实,除了“喝粥”,以下这些行为也会导致血糖“忽高忽低”。
——以下几种行为也不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尽量避免
不锻炼
长期不运动非常容易导致肥胖,影响血糖的正常数值,还容易增加关节压力、损伤肝脏,也易使慢性病侵袭,不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高,糖尿病也不例外。
饮食混乱
不健康的饮食可以说是诱发高血糖的罪魁祸首。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重视不同以前,更多是追求便捷的饮食方式,外卖更多是过油、过咸、过甜食物,长期以往更容易被高血糖盯上。
总是熬夜
熬夜或睡眠不足可扰乱昼夜节律,刺激皮质醇分泌,同时也会紊乱下丘脑中枢系统,兴奋交感神经,升高血液中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水平,这些都是升糖激素,另外,熬夜也会影响胰岛素储备,降低药物疗效。
想要稳定血糖,不如早上把“营养粥”换成它——驼奶粉
提起驼奶,大部分人都感到陌生,其实驼奶是一种十分营养的奶,和一般牛羊奶不同,含脂量极低,其中含有天然的胰岛因子,更容易被小肠吸收,再通过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很适合中老年人群补充。
但近几年驼奶的市场紊乱,各种各样的产品以次充好,卖出高价,但其实好的驼奶不一定要很昂贵。
岁月优驼这款驼奶粉,奶源可靠,来自我国新疆伊犁,技术可靠,采用最新科技,粉化技术;品质可靠,有DBS编号,驼奶含量70%以上,还添加了促进钙质、营养吸收的维生素群,中老年和补钙学生党都可以补充,坚持一天一杯足矣。
有条件的糖友可以一试,坚持每天一杯,0蔗糖,补充营养,改善免疫,但切记驼奶只是辅助,不能盲目减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