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我家小朋友上课静不下来,但小学生好动很正常,长大就会好吧?」「老师也说我家小孩容易分心,高年级功课比较难要多注意,可是她很乖,不可能是ADHD吧?」其实ADHD孩子并不少见,台湾每10-12位小朋友就有1位是ADHD,台北市西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颜瑞隆老师身在教育现场,就遇过无数为孩子烦恼的家长,面对ADHD孩子究竟该怎么办呢?
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小朋友,常见有「注意力不足」、「过动」、「冲动」的三大特质,ADHD小朋友可能只有「注意力不足」或「过动/冲动」特质,也可能合并发生。
新课正式上线✨南北失智症名医联手,独家开设【中西医失智预防 X 对症全攻略】线上课程❤️募资期间低于46折,立即点我购买最优惠
以「注意力不足」来说,颜瑞隆老师形容,「你明明看到小朋友坐在教室里,但你会觉得他『人在心不在』,因为他分心得很严重,你跟他说话,他经常是『有听没有到』,你刚跟他说完一句话,问他刚才你说了什么内容,他也都没有catch到,所以上课时老师说的话,应该学习的知识,他没办法吸收」。
而ADHD小朋友常被说「静不下来」,其实就是三大特质之一的「过动」特质,「ADHD小朋友经常坐不住、到处游走,手上随时在玩弄小石头、树枝、小玩具,喜欢找人聊天讲话,就算在应该坐下、保持安静的场合也依然故我,「因为他停不下来,感觉他很忙碌,可是又没有一个真正在忙的事情」。
若是具有「冲动」特质的ADHD小朋友,颜瑞隆老师举例说,「他可能会常常打断别人说话,在老师上课时抢著回答问题,但答案不一定会符合主题,因为他没有耐性等待,排队时也容易插队,再加上平时动作很大,也不太能控制力道,可能会在走廊上奔跑撞到人,或是玩游戏时把别人推倒」。
颜瑞隆老师提醒,班上有不守规矩的同学不一定就是ADHD,小朋友的好动和ADHD也有所不同,要判断小朋友是不是ADHD,除了需要仔细深入的观察记录,也需要由专业的儿童心智科医师进行评估及建议。
若小朋友有不守规矩、好动的状况,颜瑞隆老师提到,「通常老师会观察到,一般孩子在老师阻止或加以指导时会比较容易停下,例如上课插嘴,老师提醒一两次之后,一般孩子就会知道不可以上课插嘴,或是要举手才能回答,可是对于ADHD小朋友来说,即使他知道,但他就是控制不住,他也很困扰」。
当小朋友的状态已经影响到学习及人际关系,通常就会建议让小朋友接受儿童心智科的评估诊断,这时医师会依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加以评估,有时也需要家长及老师填写ADHD检测量表,以作为医师评估的参考。
颜瑞隆老师也发现,很多ADHD小朋友的家长其实对ADHD所展现的特质不甚清楚,他建议,若家中有ADHD小朋友,家长也要试著去了解ADHD,包含ADHD三大特质及常见表现,当家长能够理解ADHD小朋友的困难之处,就比较不会徒然累积许多情绪,可避免亲子关系恶化,并适度引导小朋友往优势能力发展。
家长需要了解的还有ADHD治疗方式。颜瑞隆老师提到,目前认为ADHD起因于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如多巴胺分泌不足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ADHD药物对于改善ADHD确实有帮助,若能把握国小时期提高专注力,打好学业基础,维持良好人际互动,未来面对功课难度提高且渴望得到同侪认同的国中生活时,就会成为重要的助力。
颜瑞隆老师提醒,ADHD治疗并不是完全仰赖药物就可以了,但是服用ADHD药物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策略,当小朋友服药后专注力提升,需要适时教导及练习正确的行为举止,平时也要给予小朋友充分的陪伴及放电时间。他也将自己平时和ADHD小朋友互动的经验,统整为提升专注力的5大策略。
提升专注力策略1:和ADHD小朋友建立「关系」
「小朋友来学校,我会先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今天的情绪反应,和他们建立关系,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是愿意去协助他的」,颜瑞隆老师分享,他也经常让小朋友练习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觉状态。
提升专注力策略2:将任务化整为零,适时让小朋友动一动
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我会建议把上课时间切成10-15分钟,时间到了就让小朋友起来动一动,可以让小朋友帮忙擦一下黑板,帮老师拿一下东西,帮忙发一下讲义,让他可以合理地动,避免整堂课都是抄写活动,而是像这样以动态、静态、动态穿插进行,可以帮助ADHD小朋友的专注力提升」。
提升专注力策略3:配合ADHD药物,帮助提升专注力
颜瑞隆老师比喻说,「ADHD小朋友服用ADHD药物,就像老师感冒要吃感冒药,爸爸高血压要吃高血压药,或是有些小朋友会吃家长准备的维他命,都是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首先要让小朋友知道药物对他的影响」。
面对ADHD小朋友常见忘记吃药的问题,颜瑞隆老师表示,ADHD药物有短效、长效的差异,可以制作检核表,让小朋友自行填写服药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我会让小朋友观察自己在服药前后的状态,和小朋友讨论其中的差异,有时也会询问小朋友比较喜欢哪一种状态,提升他吃药的动机」。
举例来说,「有的ADHD小朋友就发现,吃药之后比较容易专心,成绩进步,比较少被骂,也比较能得到同学的认同,自信心随之提升。那或许等到他状况愈来愈稳定,可以再和主治医师讨论,或许有停药的可能性」。
提升专注力策略4:配合行为指导,发现优点并不吝于称赞
颜瑞隆老师提到,ADHD小朋友服用药物之后,在ADHD药效作用期间,专注力提升会比较容易教导,因此要把握这段时间,让小朋友养成正确的行为举止,练习正确的做事方法,当小朋友做对了,更是要大力称赞。
「很多人会把ADHD小朋友的好表现视为理所当然」,颜瑞隆老师特别提醒,「我们要让ADHD小朋友知道,我们希望他做出怎样的行为,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因此,当小朋友和同学玩鬼抓人,平安无事没有产生冲突,或是写数学考卷的时候,愿意好好写出计算的过程,我们都要学习去看见他的好表现,并且即时地具体称赞他,这样才能让ADHD小朋友的正确行为得到增强」。
提升专注力策略5:培养运动习惯,每天让小朋友充分放电
「ADHD小朋友本来就喜欢动,我常跟家长说要『用动来养静』,因为研究发现规律运动习惯有助于提升ADHD小朋友的专注力」,颜瑞隆老师建议,「每天一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是有必要的,例如跑步、骑脚踏车、直排轮、游泳等;如果时间不多,可以做中高强度的间歇运动,例如开合跳、折返跑、波比跳、高抬腿跑步,每个动作30秒到1分钟,3-4个动作为一组,每天做3-4组」。
运动除了有助于ADHD小朋友放电,充分的陪伴也有助于培养良好亲子关系。此外,也可以固定在周末全家大扫除,培养小朋友的生活能力和做事技巧。
颜瑞隆老师认为,家长除了要对ADHD症状及治疗有基本概念,善用提升专注力的5大策略之外,也需要了解小朋友的优势及弱势。
「如果小朋友有能力、有兴趣想要读书,那当然很好,如果他有其他的专长或喜好,也希望家长愿意让他自由发展,他不一定要读普通大学,不一定要读传统认为好的科系,毕竟比起『走好路』,『走对路』才是更重要的」。
也因为见过太多面对ADHD小朋友而心力交瘁的家长,颜瑞隆老师提醒,「家长应适时寻求外界资源及协助,让自己喘口气,才能继续好好地陪伴ADHD孩子,挺过孩子人生中第一道关卡,迎向更宽广的未来!」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了解ADHD过动儿三大特质:注意力不足、过动、冲动
ADHD(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小朋友,常见有「注意力不足」、「过动」、「冲动」的三大特质,ADHD小朋友可能只有「注意力不足」或「过动/冲动」特质,也可能合并发生。

以「注意力不足」来说,颜瑞隆老师形容,「你明明看到小朋友坐在教室里,但你会觉得他『人在心不在』,因为他分心得很严重,你跟他说话,他经常是『有听没有到』,你刚跟他说完一句话,问他刚才你说了什么内容,他也都没有catch到,所以上课时老师说的话,应该学习的知识,他没办法吸收」。
而ADHD小朋友常被说「静不下来」,其实就是三大特质之一的「过动」特质,「ADHD小朋友经常坐不住、到处游走,手上随时在玩弄小石头、树枝、小玩具,喜欢找人聊天讲话,就算在应该坐下、保持安静的场合也依然故我,「因为他停不下来,感觉他很忙碌,可是又没有一个真正在忙的事情」。
若是具有「冲动」特质的ADHD小朋友,颜瑞隆老师举例说,「他可能会常常打断别人说话,在老师上课时抢著回答问题,但答案不一定会符合主题,因为他没有耐性等待,排队时也容易插队,再加上平时动作很大,也不太能控制力道,可能会在走廊上奔跑撞到人,或是玩游戏时把别人推倒」。
颜瑞隆老师提醒,班上有不守规矩的同学不一定就是ADHD,小朋友的好动和ADHD也有所不同,要判断小朋友是不是ADHD,除了需要仔细深入的观察记录,也需要由专业的儿童心智科医师进行评估及建议。

好动、过动不一样!ADHD药物治疗在关键期提升专注力
若小朋友有不守规矩、好动的状况,颜瑞隆老师提到,「通常老师会观察到,一般孩子在老师阻止或加以指导时会比较容易停下,例如上课插嘴,老师提醒一两次之后,一般孩子就会知道不可以上课插嘴,或是要举手才能回答,可是对于ADHD小朋友来说,即使他知道,但他就是控制不住,他也很困扰」。
当小朋友的状态已经影响到学习及人际关系,通常就会建议让小朋友接受儿童心智科的评估诊断,这时医师会依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加以评估,有时也需要家长及老师填写ADHD检测量表,以作为医师评估的参考。
颜瑞隆老师也发现,很多ADHD小朋友的家长其实对ADHD所展现的特质不甚清楚,他建议,若家中有ADHD小朋友,家长也要试著去了解ADHD,包含ADHD三大特质及常见表现,当家长能够理解ADHD小朋友的困难之处,就比较不会徒然累积许多情绪,可避免亲子关系恶化,并适度引导小朋友往优势能力发展。
家长需要了解的还有ADHD治疗方式。颜瑞隆老师提到,目前认为ADHD起因于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如多巴胺分泌不足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ADHD药物对于改善ADHD确实有帮助,若能把握国小时期提高专注力,打好学业基础,维持良好人际互动,未来面对功课难度提高且渴望得到同侪认同的国中生活时,就会成为重要的助力。
服药只是其中之一!ADHD孩子的提升专注力5大策略
颜瑞隆老师提醒,ADHD治疗并不是完全仰赖药物就可以了,但是服用ADHD药物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策略,当小朋友服药后专注力提升,需要适时教导及练习正确的行为举止,平时也要给予小朋友充分的陪伴及放电时间。他也将自己平时和ADHD小朋友互动的经验,统整为提升专注力的5大策略。
提升专注力策略1:和ADHD小朋友建立「关系」
「小朋友来学校,我会先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今天的情绪反应,和他们建立关系,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是愿意去协助他的」,颜瑞隆老师分享,他也经常让小朋友练习自我觉察,了解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觉状态。
提升专注力策略2:将任务化整为零,适时让小朋友动一动
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我会建议把上课时间切成10-15分钟,时间到了就让小朋友起来动一动,可以让小朋友帮忙擦一下黑板,帮老师拿一下东西,帮忙发一下讲义,让他可以合理地动,避免整堂课都是抄写活动,而是像这样以动态、静态、动态穿插进行,可以帮助ADHD小朋友的专注力提升」。
提升专注力策略3:配合ADHD药物,帮助提升专注力
颜瑞隆老师比喻说,「ADHD小朋友服用ADHD药物,就像老师感冒要吃感冒药,爸爸高血压要吃高血压药,或是有些小朋友会吃家长准备的维他命,都是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首先要让小朋友知道药物对他的影响」。
面对ADHD小朋友常见忘记吃药的问题,颜瑞隆老师表示,ADHD药物有短效、长效的差异,可以制作检核表,让小朋友自行填写服药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我会让小朋友观察自己在服药前后的状态,和小朋友讨论其中的差异,有时也会询问小朋友比较喜欢哪一种状态,提升他吃药的动机」。
举例来说,「有的ADHD小朋友就发现,吃药之后比较容易专心,成绩进步,比较少被骂,也比较能得到同学的认同,自信心随之提升。那或许等到他状况愈来愈稳定,可以再和主治医师讨论,或许有停药的可能性」。
提升专注力策略4:配合行为指导,发现优点并不吝于称赞
颜瑞隆老师提到,ADHD小朋友服用药物之后,在ADHD药效作用期间,专注力提升会比较容易教导,因此要把握这段时间,让小朋友养成正确的行为举止,练习正确的做事方法,当小朋友做对了,更是要大力称赞。
「很多人会把ADHD小朋友的好表现视为理所当然」,颜瑞隆老师特别提醒,「我们要让ADHD小朋友知道,我们希望他做出怎样的行为,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因此,当小朋友和同学玩鬼抓人,平安无事没有产生冲突,或是写数学考卷的时候,愿意好好写出计算的过程,我们都要学习去看见他的好表现,并且即时地具体称赞他,这样才能让ADHD小朋友的正确行为得到增强」。
提升专注力策略5:培养运动习惯,每天让小朋友充分放电
「ADHD小朋友本来就喜欢动,我常跟家长说要『用动来养静』,因为研究发现规律运动习惯有助于提升ADHD小朋友的专注力」,颜瑞隆老师建议,「每天一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是有必要的,例如跑步、骑脚踏车、直排轮、游泳等;如果时间不多,可以做中高强度的间歇运动,例如开合跳、折返跑、波比跳、高抬腿跑步,每个动作30秒到1分钟,3-4个动作为一组,每天做3-4组」。
运动除了有助于ADHD小朋友放电,充分的陪伴也有助于培养良好亲子关系。此外,也可以固定在周末全家大扫除,培养小朋友的生活能力和做事技巧。
陪伴ADHD小朋友,让孩子「走对路」比「走好路」更重要
颜瑞隆老师认为,家长除了要对ADHD症状及治疗有基本概念,善用提升专注力的5大策略之外,也需要了解小朋友的优势及弱势。
「如果小朋友有能力、有兴趣想要读书,那当然很好,如果他有其他的专长或喜好,也希望家长愿意让他自由发展,他不一定要读普通大学,不一定要读传统认为好的科系,毕竟比起『走好路』,『走对路』才是更重要的」。
也因为见过太多面对ADHD小朋友而心力交瘁的家长,颜瑞隆老师提醒,「家长应适时寻求外界资源及协助,让自己喘口气,才能继续好好地陪伴ADHD孩子,挺过孩子人生中第一道关卡,迎向更宽广的未来!」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