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雄|快时尚不见得只是快需要思考品牌、产品、渠道、消费者等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告诉《财瞭》,快时尚品牌商品上新周期越短,在产品研发周期上就必然会带来偏差。快时尚品牌按周上新,更多是采用买手制的产品开发策略——说好听是产品研发,实际上是把当下最流行的款式或最畅销款式通过快速模仿和翻单最快速生产供应到市场端,抢的就是时效性。“这就导致难免有模仿过火、抄袭的款式,以及在生产端又因成本、供应等原因导致质量不合格,都是所谓‘快’惹的祸害。”
“抄袭”的快速生产力转化带来的商业价值是鞋服行业有些品牌趋之若鹜的,这也被认为是ZARA起家的“秘诀”之一。如今,ZARA的中国学徒UR也正面临同样的困扰。
但从整体市场看。UR相比国际品牌,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渠道建设等方面,其实依然有一定差距。
程伟雄也表示,从供应链能力来看,UR与ZARA仍不在一个等量级别。ZARA的快不仅是体现在生产上新的快,还有面辅料的上新快,以及物流快,这些能力大多是自建的,而UR除了市场部分渠道门店是直营之外,供应链的能力用的是社会资源,这种短板需要的不是一年半载的努力。对比国际品牌的功底,国内的学生们还是需要强化自身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程伟雄也认为,中国的快时尚品牌当下还处于诸侯混战时代,没有一家企业目前能够一统江山。
“中国极致供应链说透了还是极致成本导向的低端、无技术门槛的产业链,无序的价格博弈依然是主要手段,在产品的创新上基本上是模范抄袭为主导。”
所谓的买手组货依然是全国各地不同的买手在同样的批发市场、同样的工厂组织同样的货品,只是数量大小、价格策略,品牌符号差异等不一样而已。同质化的产品能有未来吗?
程伟雄认为,快时尚不见得只是快,而是需要思考品牌、产品、渠道、消费者等形成差异化配搭生活方式的更有性价比的整合。而不是欧美时尚文化单纯的快餐文化,需要遵循自身市场特色做些品牌与产品的坚持,不能一味坚持企业发展规模,需要企业与品牌长期持续的成长下去。

近年来,FOREVER21退场,ZARA、H&M、GAP大面积关店,国际快时尚品牌正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这些国际玩家黯然退潮的背后,是本土快时尚品牌的崛起。今年618期间,来自广州的品牌Urban Revivo(下称UR)成为天猫女装品牌销售榜第一名,排名第二的是优衣库。
UR作为ZARA的模仿者,以更懂本土用户需求、略低于Zara 30%的价格的优势,逐渐从竞争中杀出,在中国及海外共开设超过290家门店。资料显示,其2020年,UR年销售额就已达50亿元。
有人说,中国的快时尚品牌,终于翻身了。
然而,UR近日却面临着“抄袭”骂名。不久前,UR还因产品“以次充好”收到了市场监管局的收罚单。近年来,作为中国头部快时尚品牌的UR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但在供应链、产品优化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被UR抄袭了”
近日,一位手作博主表示,自己两年前就发布的原创款衣服设计被UR抄袭了,图案配色几乎一模一样,她在2020年就已在B站出过这款衣服的教程。

无独有偶,该抄袭事件引起关注后,另一博主也发文表示UR今年夏季上市的款式抄袭了其店铺2010年就首发的原创款,并@UR中国官方,希望能得到一个正面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