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满清的辫子是针对男人的,伊朗的头巾是针对女人的。本质上,它们都成了一种政治符号。
头巾不是宗教符号吗,如何成了政治符号?这就得扒一扒这段历史了。
伊朗,以前叫波斯,是一个拥有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国家,有自己的本土宗教——拜火教。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明教(焚我残躯,熊熊圣火),与这个拜火教有很深的渊源。
1501年,萨法维王朝开始统治伊朗,把伊斯兰教立为国教,从此伊斯兰教成了伊朗的官方信仰,国王成了政教合一的领袖。
1779年,伊朗进入恺加王朝统治时代,恺加王朝后期,国力衰弱,王权衰微,伊斯兰教的一个分支——巴布教发动起义,从国王手中夺取了宗教权。
此后,伊朗王权与教权分庭抗礼,二元并立。其中,教权掌控着宗教、司法、教育等领域。
和中国大清王朝一样,恺加王朝后期也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国家前途堪忧。
1921年,伊朗哥萨克师副指挥官礼萨·汗上校,率领2500骑兵进入德黑兰,控制了首都。经过激烈的权力斗争后,礼萨·汗掌控了伊朗政权。1925年,礼萨·汗废了恺加王朝,建立了伊朗最后一个王朝——巴列维王朝。
礼萨·汗是一个铁腕民族主义者,他一心想“结束内战、实现社会转型、消除外国占领,进而开创一个民族复兴的时代”,其历史地位类似于土耳其的凯末尔。
上台后,礼萨·汗开启了伊朗世俗化改革,这里的世俗化就是西化、去宗教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
头巾,是压迫女性的枷锁,也是宗权的代名词,与礼萨·汗解放女性、推行世俗化格格不入,是必须要废止的事物。
1928年,伊朗颁布《统一着装法》,规定除教徒外男子必须穿西式服装,戴西式帽子。
1934年,礼萨·汗从土耳其(土耳其是世俗化做得最好的国家)访问归来,开始在官方层面禁止女性佩戴头巾、穿着传统罩袍。他让王后和公主们带头穿欧式服装、不戴面纱,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引领社会风气。
据说有一个伊玛目(教职人员)对此不满,大骂王后,礼萨汗得知后大怒,驱车直奔过去,把那个伊玛目狠揍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