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020年9月2日,范伟58岁了,缺席了几天前的《刘老根4》开机仪式,但“刘老根大舞台”通过社交平台官方账号确认范伟会继续出演。
赵本山还是很了解他的,他说,范伟从不参加关机仪式,几乎不参加开机仪式,避免任何形式聚餐。
一辈子过了大半,人生况味一一品尝,范伟仍然有自己的忐忑,偶尔和解,有时坚持。

不久之前,2020年8月15日,相声名家陈连仲先生走了。
信息爆炸的时代,似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则消息,在为数不多的媒体报道中,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一个名字——范伟。
陈连仲先生终年73岁,跟范伟做了42年师徒。8月17日,范伟匆匆赶回沈阳,躲过镜头和喧嚣,静静地送师父最后一程。
他曾说:“我永远感谢我师父,是他一步一步把我领进门了。”

范伟(右)与师父陈连仲(中)
如果没有师父,当年的范伟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胡同小子,长成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胡同中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跟艺术沾上边儿,但是拜师后的起起落落,也是年少时的他无法想象的。
师父领进门后的42年,范伟一直很忐忑。

1978年,16岁的范伟还很瘦,跪在家里平房的水泥地上,面前是31岁的相声演员陈连仲,一个头磕下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那个时候,陈连仲没有对范伟抱太大希望,而范伟也想着能让师父满意就知足了。
作为相声演员,范伟有些先天不足。
范伟是1962年生人,学说话的时候正赶上文革,沈阳城里不安生,母亲就把他送到乡下姥姥家,等到回来开口就是地地道道的郊区土话,平翘舌不分,连“师父”都喊不利索(沈阳郊区方言里念作si fu)。
明白自己不是块天生的好料,范伟便学着做个“地材”,发狠地背相声段子,有一回嘴里念叨着台词走路,半个多小时后才发现走岔了地方。
一模一样的事也发生在岳云鹏身上,后来岳云鹏开了窍,而范伟直到几十年后仍然表示自己不适合相声这一行。

年轻时的范伟(右)
八十年代,他还在跟相声死磕。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挑灯夜战搞创作,实在压抑就喝一小盅酒,一杯就倒。多年后,因为酒量太差,演员王志文给他起了个外号,“范小抿”。
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以日记体的形式创作出自己的相声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故事》。
可当他把稿子读给沈阳曲艺团里的老师们听时,却迎来了对方的哄堂大笑——这段相声没有一个“包袱”,可以说是无药可救。
当时甚至有人给他的相声取了个绰号,叫“悲剧相声”。

“逗哏”范伟与“捧哏”陈廉富
日复一日地苦熬苦掖,他渐渐地接受了现实。后来,相声界出了一个郭德纲,范伟说:“相声讲帅、卖、怪、坏,我就没有郭德纲的‘坏’。”
这里的“坏”与“拙”对立,意指自然利落,而范伟是个撒不开、豁不出去的人。在他相对知名的相声作品里,大多是在演别人,而非类似郭德纲式的抖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