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最让人羡慕的,不是身家过亿,不是多套房产……

青年郑渊洁
1976年,郑渊洁退伍,靠着修飞机的手艺,他被分配到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工作。那时候他每天的工作任务是调节水泵:
一个水泵,两个按钮,上班按绿色,放水;下班按红色,关水。一个月40元的工资,郑渊洁一干就是整整5年。
在厂子里,郑渊洁谈了一个对象。他特喜欢人家姑娘,奈何女方家长始终瞧不上他的小学文凭。
高考恢复后,女方家苦口婆心地动员郑渊洁去考大学,争取当个文化人。他认真琢磨了下,最终认定高考简直是“自取其辱”,大可不必。如此,考大学的事儿黄了,对象也黄了。
吃了没文化的亏,郑渊洁觉得自己连择偶的权利都没有了。悲痛中,他想如何才能不靠文凭就当个文化人呢?
写作。

中年郑渊洁
郑渊洁意识到写作能改变命运是在部队休探亲假的时候。那天,郑渊洁路过父亲的书房,桌上明晃晃地放着一封自荐信,内容讲述了一位青年自认表达能力不错,可以进宣传部任文职。
那是郑渊洁第一次知道靠写作也能挣钱,从前只觉得新鲜,如今想来倒也是个出路。
此后,郑渊洁开始正儿八经地写作。
起先他写诗,但在发现专业诗人们就连打嗝都比自己写得精彩时,他决定“不再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预备换个写作领域试试。
认真分析时局后,郑渊洁发现孩子越来越精贵,那么儿童喜欢的东西一定好买卖,于是写童话就成了他倒数第二个择业目标,“如果还不成那就只能去写相声了”。

兴许是老天爷知道在郑渊洁决定写作的那一年,有一位名为郭德纲的人会出生,所以它把童话留给前者,相声留给了后者。
24岁那年,郑渊洁发表人生第一篇童话,从此开始了往后近50年的专业写作征程。

如今,郑渊洁将写作认定为一种自身的“生理需求”。他坚持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然后用两个小时完成这一天的稿件。
他规定自己在六点半之前结束工作,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休闲娱乐,这样自己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创作时郑渊洁习惯开车出去寻找灵感。早年城市里车不多,郑渊洁开的是北京城里第110辆私家车。当时他发现自己会在偶尔堵车时文思泉涌,因此他想,什么时候能一直堵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