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下一代,姜文大多数时间扮演着严父的角色,虽然没有沿用母亲的棍棒教育,但会时时警告“你这样会有危险”,而姜武则算得上是慈父。
女儿小时候喜欢在车里睡觉,他就开车在北京城兜圈子。入行之初就做起了副业,他说,不希望自己走后,孩子成为蜗居一族。他说,“我不是姜文,可馨和可凡(姜武的两个孩子)也不是一郎(姜文的女儿)。”
姜武有过几个不同的嫂子,但妻子只有一个,从16岁起就没有变过。
彼时,两人是高中同学,“那时候,她是化学课代表。我有事没事传些纸条给,借问题目之便和她接近。那段时间,也没别的事可干,就是整天想她,上课就盯着她看。”
1994年,姜武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决定走入婚姻。有人劝他,“做演员的还是晚点结婚好,以后你要考虑公众形象。”
姜武却说:“做演员怎么了?无论以后怎样,我都要让人们知道,我有一个好妻子,我很爱她。”
从相遇那天到如今,姜武与妻子已经相守了37年。家中有人做客,夫妻二人会奉上秘制的佳肴,但若是来人问起男主人这些年拿下的奖杯,他却要回忆半晌。哥哥的爱情充斥着荷尔蒙的魔幻,而他的日子是柴米油盐的味道。
姜文上学早,他读大学时,姜武还是初中生,老师让写《我最崇拜的人》,别的同学都写文艺名流、科学巨匠,只有姜武写起了自己的哥哥。
作文的最后,他写道:我哥所走的道路,不就是我前进的一面镜子吗?
一直以来,姜武都在望着哥哥的背影向前,也长成了姜文可以托付后背的人。
兄弟俩的少年和青年时代都住在内务部街五5号(又称11号)大院,那里曾是清宣宗第六女的府邸,据说曹雪芹也住过,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六公主府”被改成了个大食堂,姜家的五口人就住在大食堂一角的两间平房。
姜文执导的电影《邪不压正》在内务部街取景
一家人一住三十多年,二百多年的老宅子一下雨就漏电,“非常不安全”。姜文挣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二老买了新楼房。但老人家念旧,难舍老宅,姜文一时间束手无策,姜武听说后便把自己的家安在了那栋新房的隔壁,又雇了几个工人,抡着大锤在两套房的隔墙上砸出一道门,房子合二为一,儿孙承欢膝下,问题迎刃而解。
乔迁的那天,姜武跟哥哥说,给他们一家也留了房间,“有空多回家”。夜里,姜武在枕头底下摸到一个信封,里面有10万块钱,还有一张纸条,“是兄弟,不啰嗦”。
母亲说:“大儿子是孝,小儿子是顺。”两人加在一起才是“孝顺”,缺一不可。
2009年,由姜武主演的贺岁片《我的唐朝兄弟》热映,好事者打出《姜文OUT姜武IN》的标题,姜文得知后一笑置之。后来被人追问,说:“原来我们家有一个顶梁柱,现在我们家有两个顶梁柱了,那不更结实了吗?”
那一年,电影《让子弹飞》秘密开机,扮演“武举人”的演员因故退出,姜文便给姜武发短信。
——“嘛呢?”
——“家呢。”
——“胡子还在吗?”
——“在。”
——“给我演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