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期,张曼玉的演技与经历,让她在角色选择上存在很大限制,她所扮演的大多数角色,都是一些年轻貌美的女性。褒奖与质疑声一齐涌来。有人认为她空有美貌,毫无演技,更是有影评人尖锐评价张曼玉:“美则美矣,毫无灵魂,她就好像一只在屏幕上走来走去的花瓶。”
1984年,香港导演杨凡买下亦舒的畅销小说《玫瑰的故事》,计划将其翻拍成电影。选角之前,杨凡特意前去咨询亦舒,在她心中谁最适合出演书中女主角“玫瑰”一角。几乎没有片刻思考,亦舒就说出了张曼玉的名字:“她一出场那双美腿就能‘杀’死人,我不管她会不会演戏,只要她走出来,我就要看。”

在亦舒的极力推荐下,张曼玉成功拿下了“玫瑰”一角,而与她搭档的,则是周润发。彼时,很多人对于张曼玉能否饰演好“玫瑰”一角充满质疑,毕竟如果用“青春娇憨”来形容张曼玉的话,那么“玫瑰”就是她的对立面——“成熟知性”。面对质疑,她选择用镜头下的“玫瑰”来回应。出现在《玫瑰的故事》中的张曼玉剪短了头发,磨掉了标志性的兔牙,减掉了婴儿肥,摇身一变,成为了亦舒笔下的“玫瑰”。在当时,《玫瑰的故事》不仅打破了香港文艺片的票房纪录,同时也让张曼玉对于“表演”两字背后的涵义,多了一层理解。

电影《玫瑰的故事》中的张曼玉与周润发
如果说,《玫瑰的故事》是张曼玉演艺生涯中的重要片段,那么电影《旺角卡门》则可以被称为是她演艺之路的转折点。在电影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张曼玉遇上王家卫,是电影圈最美的相逢。”
一方面,张曼玉在王家卫的镜头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他编织已久的故事,另一方面,王家卫也让张曼玉明白了:“何为演员”。
1987年,彼时还是编剧的王家卫转型成为导演,他写下一则发生在香港九龙区的故事,取名《旺角卡门》,请来刘德华、张曼玉与张学友共同出演。而之所以选择张曼玉,是因为看中了她在《玫瑰的故事》中的表演。

拍摄电影《旺角卡门》时期的张曼玉(右一)王家卫(右三)刘德华(左二)
在拍摄中,王家卫不断引导张曼玉,努力将自己与角色融合在一起:
“不是扮演,而是共存。”
张曼玉说:“在王家卫之前,演员对我而言只意味着做反应,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
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从这开始,我就开窍了。我也决定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的事业。”

电影《旺角卡门》中的刘德华与张曼玉
凭借电影《旺角卡门》,张曼玉第一次被提名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演。电影中,她扮演的阿娥,藏起了一支水杯。现实中,24岁的张曼玉,也慢慢将“花瓶”这个称呼,埋在了过去。

对于张曼玉而言,除去演戏,恋爱在她的人生板块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比例。
曾经,在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中,当被主持人倪匡问及为何要恋爱时,张曼玉一脸诚恳地看着镜头说:“没有恋爱谈,就很苦闷。”那是1989年,也是张曼玉与导演尔冬升恋爱的第二年,

1987年,张曼玉与尔冬升的恋情浮出水面。彼时,是尔冬升由演员转型成为导演的第二年——1986年,尔冬升推出自己指导的第一部电影《癫佬正传》。凭借这部电影,他被提名“第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