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极了,也只能吃点小米粥。”
这让郎平养成一股狠劲。参加排球训练,她每次都在训练结束后加练。为了练力量,她扛着杠铃做蹲起,腿太细站不起来,她龇牙咧嘴地坚持;练扣球力度,她一天打坏好几个排球……
这股狠劲,让她学习排球仅仅3年时间,就进入北京市排球队。不久后,18岁的她被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选入国家队。

年轻时的郎平
进入国家队,郎平的狠,变成了拼命。
亚洲球员身体素质难与欧美运动员抗衡,她便找来男队队员陪练。重扣没力度,她每天训练7小时;接球力度把握不准,她每天跪地翻身不断接男队员扣球。
一天的训练下来,她常常双腿浮肿,膝盖、手臂大片淤青,连走路都困难。
最终在1981年,拼命的郎平单场起跳扣球记录,达到110次。这是一个接近神话的数字,一直到今天都鲜有运动员打破。

所幸,一切的付出最终有了结果。
当年的中国女排,在主攻手郎平的带领下,7战7胜,最终豪横地拿下中国女排第一个世界冠军,举国振奋。
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
世界,开始记住“铁榔头”。


郎平真正的荣光,始于1981年,在1984年达到顶峰。
当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连续拿下数次冠军的女排,被寄予厚望。
她在日记里写到:“我满脑子都想着比赛,猜测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我能不能应付呢?越想越钻进了死胡同。”
小组赛上,郎平让所有人失望了。中国女排1:3负于美国女排,郎平走回休息室时,心里十分焦灼。
“自责压得我喘不过气,进食堂吃饭就一直发呆。”她干脆跑到外面的草坪上大哭一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最终,压力还是转化成了动力。那一年,在遥远的美国,郎平率领中国女排越战越勇,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经典视频:1984年洛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时刻
消息传回国内,郎平精神超越了运动场。当晚四千多名北大学子冲出房门,绕未名湖庆祝,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国”的口号。
郎平,自此成为神话。

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
这股神话曾经有多振奋,遗憾就来得有多刺骨。
1986年,年仅26岁的郎平宣布退役,原因是伤病。多年不要命的训练,让郎平“脖子以下没一块好地方”。
尤其是腿,直到今天她都无法长久站立。
带着遗憾和不甘,她决定再次用尽力气,将曾经的神话打破——她选择留学美国。
公派自费留学,没有经济来源的郎平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读书。饥饿的记忆重新唤起。最穷的时候,她借住在朋友家,每天只用几片面包,夹着沙拉酱和西红柿吃。
曾经冠军的荣耀一扫而光,她不得不在夏令营里做排球教练,教未成年的孩子打排球,维持生计。
甚至,她需要顶着伤痛,连续吃下4片止疼药,上场打球换取生活费。
一直到1995年,奋斗8年的郎平,拿下了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系硕士的学位,也在美国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叫白帆,原八一男排队员。后来,有了一个女儿,取名白浪。
她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相夫教子,安稳度日。却没想到,生活被一通电话扰乱。

郎平和女儿、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