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郎平接到一通越洋电话。电话中,中国排协的相关领导,希望她能够回国,执教当时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
郎平犹豫了一下,拒绝了。
直到一份电报发到了她的家里,那句话她整整记了26年,并再也没有忘记——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她决定回国了。
消息震惊国内,很多记者蜂拥入记者发布会,她只能在护卫中,走上发言台。
郎平回国时,女排正陷入绝境。
彼时,带领中国女排豪夺5连冠的老队员早已退役,球队青黄不接,比赛频频失利。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拿到倒数第二的成绩;1994年世锦赛,女排成绩垫底。
曾经辉煌的女排,成了烫手的山芋,没人敢接。
坐在回国执教的飞机上,激情消退,郎平问自己:你胆子够大的,回去接这样一支队伍,你哪来的勇气?
冷静分析之后,她得出结论——士气,重振士气是关键。
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她找队员挨个谈心,并向外界放出自己的目标:
1.当年亚锦赛上夺冠。
2.次年奥运会进入决赛。

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没有人相信郎平,郎平就带着队员埋头苦练,当年的狠劲儿,再次被激发出来。
以身作则,她数次晕厥在训练场上。膝关节手术,医生告诉她,她的膝盖已经老到70岁。她仍出现在训练场。
就是这双70岁的膝盖,支撑着中国女排,顺利完成郎平的目标。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排站上亚军的领奖台。人群欢呼雀跃,她却累到连自己的女儿都无法抱起。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 昔日扣球力度世界第一的运动员,发出了最无奈的感叹。

郎平和女儿
此后,郎平度过了近15年漂泊的生活。
在意大利,她率领一支平平无奇的排球俱乐部,拿下欧洲女排冠军联赛冠军;2年后换支球队,同样如此。
在美国,她将沉寂24年的美国女排,带入2008年奥运会,并拿下银牌。
在土耳其,她同样率领一支女排球队,闯进联赛四强塑造不朽神话。
成绩有目共睹,但流言也随风而起。尤其是2008年小组赛上,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不少人指责她为“卖国贼”。
“我执教美国,绝对不是为击败中国队。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接受这份工作的,希望能为排球事业做出点贡献。但我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
也是此时,往事被人翻出。
1995年回国时,她在美国的工作年薪20万美元。而在中国,一个月的工资不足千元。
但她仍然头也不回的,回家了。

2013年,郎平再次执教中国女排。从零开始搭建队伍。
面对再次跌入谷底的中国女排,这次她没有强行拉起气势,而是转身跑到了各省队,开始寻找“未来”。

郎平在训练队员
那时,19岁的河南女孩朱婷刚刚练习排球5年;国少队17岁的袁心玥,还未崭露头角;18岁的张常宁还在沙滩排球的训练场上挥汗如雨;22岁的辽宁队二传手丁霞,整日为能不能上场纠结……
不被看好的她们,统统被郎平拽入了国家队,有的人甚至“连升三级”。
郎平手把手地教,朱婷的扣球动作、丁霞的传球意识、袁心玥的策动跑位……郎平无法长久站立,却坚持为女排小队员加练;她腰伤复发就裹上两根腰带;腿伤日渐严重,没人知道她有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