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的母亲在她三十几岁时,也不可免俗地催过婚,后来,日子长了,老人家对女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觉得你这辈子不适合婚姻。”
她听到之后,没问原因,只是觉得非常有道理。

回顾自己的大半生,许鞍华说:“最悲伤的生活不过如此,最幸福的生活不过如此。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波澜壮阔。”
在结束工作后,她会迫不及待地回到香港北角的家,那里有与自己羁绊大半生的母亲。许鞍华对张艾嘉说,她想用更多的时间喝酒、唱歌和跳舞,但这终究只是“奢望”。
早些年,她与施南生出去喝酒,喝了几杯后颇有兴致,许鞍华给朋友们背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自那之后,许鞍华的朋友们就不想让她喝酒了。

张艾嘉与许鞍华

1990年,许鞍华执导的《客途秋恨》,讲述了一对异国母女从隔阂矛盾到彼此原谅的漫长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根据她真实身世经历改编的,青涩的张曼玉身上有着年轻时许鞍华的影子,眼神中没有戏份的味道,懵懂中带着强烈的倔强。

1990年电影《客途秋恨》晓恩(张曼玉 饰)剧照
故事背景是巨大的国族伤痛,剧本落在母女关系的和解。
张曼玉饰演的晓恩,父母相识于战乱年代,母亲葵子是日本人,父亲是国民党文书,自己则是在英国修读电影,学成后回到香港。
母女二人的隔阂,只有在寻根的乡愁中才得以缓解,“越亲的越远,越远的越亲”。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1990年电影《客途秋恨》晓恩(张曼玉 饰)与葵子(陆小芬 饰)剧照
这部许鞍华的半自传电影,有她的来处,本是客途的地方,最终成为归地。
许鞍华回忆自己的童年与母亲,“我一直觉得我妈妈就是一个流浪者,年纪轻轻离开了家,从日本到中国,从齐齐哈尔到沈阳、鞍山,再到澳门,最后落地香港,最终发现哪里都不是故乡。”
迁徙多次的人,落身不论何处都是羁旅,一生漂泊都未曾有家。
只是有些东西,永远都不会失去。

1990年电影《客途秋恨》晓恩(张曼玉 饰)与葵子(陆小芬 饰)剧照
热闹都是别人的,许鞍华记忆中珍贵的影像,在别人的眼里,不过是一闪而过的画面。
曾经的乡愁,都已成秋恨,许鞍华至今仍与九十多岁的母亲住在香港北角的一个旧公寓里,家中还有一只猫。

许鞍华与母亲
在她住处附近的香港北角英皇道,有家兰心照相馆。
1954年,张爱玲居住在附近,那张睥睨众生冷眼看世界的著名照片,便是在此地拍摄的。

张爱玲
三十年后,张爱玲在洛杉矶搬家整理行李,看到这张老照片,不禁自题:“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许鞍华与张爱玲来自相同又不同的漂泊年代,从异乡到另一个异乡。

许鞍华总是在暮色沉沉时,牵起母亲粗糙的手,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巷。
天黑得很快,大雁北飞的声音飘摇而来,听起来像是委屈的啜泣,在诉说一个说不清的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