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仅一周就拿下八白金,三个月卖出72万张,成为香港本地销量最高的唱片之一。
时代在改变。进化中的香港,需要一个代表前卫精神的灵魂人物,22岁的梅艳芳就这样成为唯一。
所以1985年到1989年连续五年,凭借近乎于挑衅的坚韧与强势的实力,梅艳芳将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全部收入囊中,几乎包揽了当时女歌手能拿到的所有最高奖项。
在此期间,梅艳芳还第一次在电影里当上了女主角。1987年,24岁的她凭借《胭脂扣》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同时收获了“歌后”和“影后”的桂冠。
《胭脂扣》剧照
为了给后辈机会,1990年,仅27岁的梅艳芳在生日会宣布不再领取歌唱竞争类奖,提前“退休”。
次年,她推出首张国语专辑《亲密爱人》,决心暂别舞台,但“告别舞台演唱会”也因歌迷的热情,开了30场。之后,“十大中文金曲钻石偶像大奖”“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等纷纷以致敬的名义被颁给了梅艳芳。
没到28岁,她就成为领致敬奖项的“老艺术家”,与谭咏麟、张国荣掌舵当时的华语乐坛。
是以,梅艳芳虽然跟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年龄相仿,地位与辈分却大出一截。梅艳芳曲风百变,又能良好地适应各类时尚造型,持续带给观众不一样的美感。但即便同一造型,她也能根据曲风转换,带来不同的表演。淡雅、狂野、魅惑、中性,一人千面……
1994年,梅艳芳唱片销售量超1000万张;1998年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以35岁的年龄成为了该奖历来获得者中最为年轻的一位。
电影电视领域,梅艳芳也延续着一人千面的传说。她能演绎浅吟低唱的歌女,也能豪情万丈、饰演飞侠。《川岛芳子》里,能看到梅艳芳最为系统的表演。她从一个天真的皇室少女,到在名利场上长袖善舞的男装丽人,转变为狠辣、淡漠的日本间谍,最后像一只惶恐的鸟儿结束了可恶又可悲的一生。
《胭脂扣》中,她饰演的如花,“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其凄清的等候、为爱的刚烈,也格外惹人疼怜。
拍完这部戏,导演关锦鹏觉得梅艳芳就是天生艺人,“人人都有天分、质感和能力,但梅艳芳则没有人可以学到。”
导演尔冬升则给出更高评价:“梅艳芳是那种不用教就会演戏的天才,这种人千年不遇。”
天才的人生也有伤口,对于梅艳芳,尤其如此。父亲早逝,母亲独自经营破旧的“锦霞”歌舞团供养4个孩子。
为了生活,小阿梅4岁开始被梅妈送到弥敦道戏园当歌女,瘦弱的她总是提着沉甸甸的茶壶给客人倒茶,并询问是否需要点歌。四岁半,梅艳芳在荔园唱《卖花女》,戏园三教九流、五毒俱全。
后来母亲再嫁,出身地痞的继父天天用粗话辱骂她,“骂到完全没自尊”。回想几岁到十几岁那段时间,她用了四个字“人间地狱”。
梅艳芳 童年照
忙于生计的阿梅,上课时昏昏沉沉、功课被落下一大截,又因为“歌女”的身份被排挤。出道早期,这段养家史被扒出,有人质疑她清纯的形象,甚至抹黑她已经生了小孩、还在吸毒。
“ 那些都是恶意中伤”,好友张国荣一直在澄清梅艳芳不是坏女孩。在那时的自传里,他写道,除了刘培基,没有多少人可以像自己这样接近她。
梅艳芳怕黑,他们一起演出时,经常把两间房中间的门打开。临近登台时,两人就只坐在酒店消磨时间,拿出亦舒、林燕妮的小说看。
有天,张国荣看到梅艳芳的手臂,想看外面都在传梅艳芳有文身的地方到底有没有图案,看完右边、再看左边,依旧没看到别人说的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