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中李白名为“军师”,实际上并无实权,只是整日跟着车马风尘仆仆地赶路。李白以为一切都是暂时的,在不久的将来,他定能助李璘完成霸业,一扫阴霾。
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等到那一天。

几个月后,李璘引兵东巡,兵败,在浔阳入狱。李白作为其幕僚,同样锒铛入狱并被判流放之刑,从此开始颠沛流离的日子。
公元759年,关中遇大旱,“朝廷大赦,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也因此成了无罪之人。
重获自由时,他60岁了。
赦免的消息从京师传到李白耳边时,他正流放至白帝城。从天而降的消息让他又惊又喜,激动之时,他有感而发: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年少轻狂,到宦海沉浮,李白走过顺境,也入过逆境。纵然没能照进现实的梦想偶尔让他沮丧,但仔细想想,倒也不必太过介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一路走来,他狂过、闹过、笑过、爱过,如此算来,倒也值得。
生命不能无憾,所幸,他已无悔。

乘着一叶扁舟,李白渡过了重峦叠山,跨过了千难万险,最终也游过了时间之河。
循着李白的诗篇回放其一生,有关他的故事,在公元762年戛然而止。这一年隆冬,李白与世长辞,终年61岁。
此后,他为后人留下诸多千古名句,也为自己留了一个浪漫的结局。如今,外界对于李白的真正死因仍有诸多猜测。
众人为其撰写了诸多结尾,虽内容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极具浪漫色彩。

在有关“李白死亡之谜”的讨论中,“李白醉酒入江捉月溺死”的回答至今广为流传。
理性来看,此言论更像是一个有关谪仙人李白的“传说”。但转念一想,众人愿意相信传说的理由,或许不过是想给“诗仙”一个体面的退场:
在已故的时光里,李白从未经历过病痛与苦难的折磨,他始终在最好的时代,咏诵着最美的诗句。
彼时,他手中有美酒,身边有好友,抬头见明月,一生都在为自由和浪漫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