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察
“热”商机:玩法正在更新换代
从最初深入山林、“荒野求生”式的野外露营,到如今集中在城市的公园露营、沙滩露营、主题露营等,露营的内涵和玩法也在不断演变。
记者观察发现,不过夜的“轻露营”成为目前较为主流的商业模式。例如:“五一”期间,厦门有多家星级酒店利用自家草坪场地,打造户外露营或野餐场景;不少商家搭起天幕按桌收费,提供茶水、扑克牌、小吃等租位露营服务,推出团购套餐;一些开放的户外,露营的集聚还带动了后备厢市集,售卖蛋糕、冰饮、盲盒玩偶等。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涉猎“轻露营”,如环东浪漫线举办“五一”浪潮市集,汇集DIY手作、后备厢市集等潮流元素,请来民谣歌手、手绘画家等艺术达人。
同时,一些露营营地商家也不断拓宽“露营+”模式,推出多种玩法并升级完善露营服务,更好满足消费群体的多元需求。“不一样的户外场景,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进一步细分消费场景,形成门店的核心特色。”一家商业营地的负责人介绍,旗下三家露营地的特色和场景都不同:一家提供亲子餐厅、室内水乐园等亲子主题的服务;一家主打山崖星空的场景,以商拍、团建为主;还有一家以“海边露营+咖啡”为主题,提供租位露营、下午茶、烧烤、帐篷过夜等服务,配有星星灯、秋千等供人拍照吸引客流。
“冷”思考:配套设施有待提升
一波又一波的热潮里,市民、商家等多方人士也逐步开始冷静思考露营经济需要提升完善的部分。
站在露营爱好者个人的角度,“营”无定所是个心结。喜爱自主露营的黄女士认为,她不知道哪里才是露营“自留地”,有时到了现场才被告知不能扎帐篷露营,“露营选址、环境、交通、配套设施都是考察的重点,但这部分信息缺乏详尽的告知”,多数公共露营区域的用水、用电、用火及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地等配套设施有待优化提升。
在露营商家看来,本地露营的爆火,短期内将吸引更多人入局,但商家资质、背景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我刚开店的时候厦门只有十几家露营基地,现在‘大众点评’App上能搜索出50多家。但能坚持下来的其实并不多。”一位露营基地的商家透露,受季节影响,露营基地冬季基本不能营业,同时,帐篷、天幕作为损耗品也需定期更换,因此,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声 音】
部门:倡议“无痕露营”
近日,市市政园林局表示,对于露营火爆的现象,应疏堵结合,既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考虑公园绿地的承载力;市政园林部门计划通过绿地轮养等精细化管理方式,划定有条件的、适合露营的区域。对此,有市民提到,厦门可以开辟更多露营场所,适当在园博苑等地方大的景区设立露营地。
思明区多部门近日在对环岛路一带私搭帐篷、破坏绿化等情况进行调研走访时,发出“无痕露营”的倡议,倡导“不留痕迹、只留回忆”,积极引导游客自觉遵守“无痕露营”的各类规范。
“无痕露营”也引起不少市民游客的共鸣。在小红书App上,有人发起“厦门露营公约”的话题:如自带垃圾袋、垃圾烟头不落地、风绳上挂警示灯等。
另外,一些露营商家自觉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例如,环东浪漫线 “五一”浪潮市集的主办方,将市集摊位点限制在广场硬地,保护沙滩和草地;有营地开始与周边酒店合作,将客人所使用的椅垫、床单被套等用品,定向送到酒店清洗,保障卫生与安全。
专家:适度发展“轻露营”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林璧属认为,露营经济会在接下来有很大发展。发展露营经济的趋势是建立正规的露营基地,同时对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如:登记入住、规范收费,保障安全和卫生,完整配置洗浴、照明、炉具、停车、充电接口、WiFi覆盖等设备。对于有露营过夜需求的人群,需打造专门可以过夜的营地,例如参照国外的露营管理,按租用营地面积收费等,类似“户外版”民宿。
不过,林璧属提到,对于厦门而言,适合打造露营基地的地方不多,基地的选址需要非常谨慎。适度发展休闲娱乐型的不过夜“轻露营”,或许是厦门较好的选择。
【链接】
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