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战略要地”,俄罗斯军队为何久攻不下?

亚速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4月30日和5月1日两天,上百名平民从亚速钢铁厂及周边地区撤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表示,联合国代表和乌方工作组正努力从亚速钢铁厂撤离更多平民。根据乌克兰官方早前的消息,亚速钢铁厂内约有1000名妇女儿童和老人。
在乌克兰东南部港口重镇马里乌波尔,俄乌交火已经超过两个月。自俄罗斯军队从乌克兰西线大范围撤离以来,马里乌波尔战事成为这一轮俄乌冲突的焦点,而亚速钢铁厂的攻守又堪称马里乌波尔战事的焦点。
2月24日,俄罗斯军队开始用火炮攻打马里乌波尔。2月25日上午,俄军从位于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向马里乌波尔推进。4月中,俄军控制了马里乌波尔的大部分城区。4月16日,俄国防部发言人表示,俄军已控制了马里乌波尔除亚速钢铁厂之外的所有城区。
俄罗斯总统普京4月21日的一通命令,更让这座苏联时期的工厂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当天,普京宣布取消进攻亚速钢铁厂的计划,改为围困。
亚速钢铁厂为何成为“最难啃的骨头”,迫使俄军不得不改变战法?
美国卫星图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4月29日公布的亚速钢铁厂卫星图像
钢铁巨头
如何炼成?
亚速钢铁厂可以说是“一出生就是大手笔”。
在马里乌波尔建造这座钢铁厂的决定,是苏联最高经济会议主席团会议于1930 年 2 月做出的,投资预算为2.92亿卢布。选在马里乌波尔并非偶然,这个亚速海港口重镇扼守着运送铁矿石前往刻赤半岛的海上通道。1931年11月,苏联开始在马里乌波尔为该厂修建配套港口,随后在亚速海上专门开辟了一条新航道。
在卫国战争期间,亚速钢铁厂在苏联军用钢材生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钢材用于制造装甲车、迫击炮、炸弹等。德军占领后,将该厂命名为“亚速工厂1号”,置于德国企业旗下管理,并设法部分恢复了生产。1943年9月,德军从马里乌波尔撤退前,炸毁了该厂的高炉、平炉和其他设备。
自1944年10月起,苏联开始对该厂进行大规模修复,至1948年具有了完整的冶金生产线。复建后的亚速钢铁厂势头不减,在规模和技术上创下多项苏联乃至欧洲的纪录。到1983年建厂50周年之际,该厂已累计生产铸铁1.455亿吨、钢材1.182亿吨和轧材9640万吨。苏联解体前,亚速钢铁厂仍在引入新设备,实现技术工艺新突破。
1991年苏联解体后,亚速钢铁厂归乌克兰所有。1997年,该工厂被列入对乌克兰经济和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名单。目前,该厂是乌克兰最大的冶金企业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和最现代化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的高品质获得全球70多个国家认可,在宽轨铁路钢轨和钢轨扣件等诸多领域具有独特性和领先优势。
当地时间5月3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讲话称,当天有156名平民从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撤离,抵达了扎波罗热
尚武传统下的
“军工厂”
亚速钢铁厂的独特城市发展背景,也给了人们管窥苏俄历史的一个切口。
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撑起一个城市,在苏联时期并非个案。马里乌波尔始建于18世纪初期的一个哥萨克要塞,因流经的卡利米乌斯河,所以命名为卡利米乌斯。1779年,城市名改为马里乌波尔,意为“玛利亚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城市是一个以捕鱼和贸易为主的地方。自19世纪末建成港口和铁路并连接全国其他地区后,该市开始发展重工业,但其质变发生在苏联时期。
苏联对马里乌波尔进行了广泛的开发和建设,1930年代亚速钢铁厂的兴建更是其发展史上的大事。1925年该市只有约5万人居住,1941年时已超过24万人。
根据2014年的统计,在马里乌波尔工业结构中,冶金业约占82.5%,采矿业约占8.4%,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冶金业开展。苏联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此类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多集中在采煤、发电、冶金、化工、木材加工等领域。苏联解体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俄罗斯,这类产业结构单一的市镇仍有440至460个,约占城市总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