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要求孩子“分享”了,这位爸爸已经“受伤”了!
有个小男孩四岁,他从一岁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教他“分享”,硬生生的把这种观念给孩子灌输了进去。
有一次家里来了两位叔叔,到家里来做客吃饭。小男孩比较调皮,就在家里翻箱倒柜地玩,突然找到了一瓶酒,那可是他爸爸珍藏了多年一瓶酒,价值几千块。
然后小男孩就抱着酒对爸爸说:“爸爸,分享,给叔叔分享!”一下子就把爸爸给架在那了。两位叔叔可能看出来了,就说不用了,随便喝点酒就行了。可小男孩不行,他非得要求爸爸分享,爸爸总不能因为不愿意分享而打骂孩子吧?
最后真的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就把那瓶酒给打开了,这顿饭把爸爸给心疼的,有苦说不出。本来还想等客人走后,把孩子给教训一顿,可又想不出什么理由,因为他从小就要求孩子要“分享”。
可以说,强迫了孩子好些年,现在孩子终于学会分享了,而自己却受伤了!
现在有很多类似的家长,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分享教育”,担心孩子未来会不孝顺,所以每天要求孩子要分享。一旦孩子没有分享,他们就会给孩子贴标签,说孩子“太抠门”、“没礼貌”、“不懂事”……其实,这些家长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分享”。
彤彤原本非常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而且也很开心有小朋友去他们家找他玩,但后来因为妈妈总是强迫自己分享,导致现在看到小朋友走近就害怕。
原来,每次有小朋友去彤彤家,妈妈都会强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分享,有时候彤彤分享了一小部分,妈妈还不满意,必须要求彤彤把他最爱的玩具拿出来。
还有,要是在外面碰见了小朋友,妈妈也会马上要求彤彤分享,哪怕他手里只有一个棒棒糖,妈妈也会说:“把这个棒棒糖给小朋友,等会儿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后来,彤彤就非常讨厌和小朋友玩了,因为只要有小朋友和自己玩,自己就得把最爱的玩具和零食分享出来,所以心理上都受伤了。
我跟大家这么解释下:这东西是你的,你不给别人,并没有错。如果分享给别人,不但能让别人开心,同时也能让自己开心的话,那才符合分享的真正意义。
三四岁的孩子,根本没有必要让他去分享,因为你可能会打断他另外一个发展进程,那就是“物权意识”。物权意识简单的说,就是孩子知道这个东西是我的,那个东西是你的。
当你硬要孩子去分享时,孩子有可能失去物权意识,就是分不清东西是谁的,甚至会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有点乱套的感觉。
在孩子这个阶段,你完全没有必要教他变得无私,因为这属于道德层面,是孩子长大以后的事情,小时候自私一点完全没问题,因为这就是孩子的本性。
在家长的眼里,分享就是有礼貌、有教养,但在孩子眼里,分享就是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你觉得他会开心吗?
别说是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我现在每天要求你把自己家的东西,给邻居们共用,你会愿意吗?不用回答,你肯定不愿意,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平白无故的付出。
如果每天有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每次他们都空手来,然后在你家吃吃喝喝玩玩,你会很开心吗?也许一两次无所谓,但如果每天都这样,你还会愿意吗?
分享实际上是一种价值交换,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其实都一样。
当孩子某一天发现,原来分享可以换来一些价值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理解分享的意义,或者说真正做到分享的态度。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当我们分享给邻居一壶油,能换来两盆花时,我们的内心就是高兴的。
当孩子的棒棒糖,能换来对方的玩具时,孩子才会开心地去分享。请记住,分享不是单方面的付出,那叫赠与,不叫分享。
关注“欣妈育儿经”,有任何母婴育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