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智尚未成熟,如果过度追求所谓的‘美’,未来可能会形成畸形审美观,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另外,考虑到对幼儿的人道关怀和正畸过程可能对幼儿产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倡导一味进行过早矫治。”邓利强说。
此外,王林提醒,牙齿正畸和整形是两码事,正畸是医疗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矫正后,一个人的面部形态往往会得到改善,正面和侧面、下巴线条等较之前可能都有所不同。
据艾媒网数据,过去5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6%,至2020年,市场规模已超过一千亿元,同比增长7.8%,预计到2035年,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但在口腔医疗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目前国内牙齿正畸市场上的专业正畸医生数量非常稀少,缺口极大。
灼识咨询今年4月11日发布的《2022年全球及中国隐形矫治行业蓝皮书》指出,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约有158400名全科牙医及10800名正畸医生,相当于每10万人中有47.8名全科牙医及3.3名正畸医生。
对比来看,中国约有277500名全科牙医与6100名正畸医生,相当于每10万人中仅有19.5名全科牙医及0.4名正畸医生,显著低于口腔医学较为发达的国家,缺口极大。
记者采访发现,口腔正畸市场中还存在机构虚假宣传、低价诱导消费等问题。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发表“想要为孩子进行口腔正畸”的评论后,很快便收到某口腔诊所客服助理免费矫正牙齿的私信,称凡是有牙齿不齐、龅牙、“地包天”、牙齿稀疏等问题,都可以来店参加免费体验矫正方案活动,包含口腔全景侧位拍片和口腔CT,数字化口扫分析,提前预知矫正后效果,还有正畸专家一对一面诊。
但记者进一步咨询后得知,需要通过分期付款才能参加这项活动。还有多位网友在第三方监督平台投诉称,该诊所还有很多没听过的项目需要收费。
在一些社交平台,记者发现还有些机构通过招募流量博主宣传推广隐形牙套产品,发布使用体验和正面评价来吸引顾客。其中一些博主发布的图文内容最后被证实是根据宣传文案虚假编撰的。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2020年12月16日,上海趣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正雅齿科签订了《服务订单》,约定于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2月10日,正雅齿科通过上海趣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随机招募400名流量博主在某电商平台App上宣传推广其销售的隐形牙套产品。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口腔正畸低龄化趋势日盛,一些资质有问题、涉嫌虚假宣传的口腔诊所很可能成为儿童正畸时选择的机构,如此将会给儿童带来极大风险。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性儿童口腔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刻意制造焦虑,拿越早矫治越好的营销话术来误导家长,不仅导致牙齿矫正日益低龄化,还导致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屡屡出现。”邓利强说。
树立正确观念
协力解决问题
如何给过度低龄化的口腔市场降温?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向记者介绍,儿童正畸的低龄化和之前国家整顿的生长激素滥用问题类似,这两类医疗乱象的本质都是过度医疗,即违反诊疗规范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治疗行为。
“对于过度医疗行为,一方面要对违法者进行相应惩戒;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协会有关专家要对这种医疗乱象及时反馈,通过社会传媒进行正面反映和宣教,让公众意识到过早或过度对儿童进行正畸治疗,可能对孩子产生副作用和不利后果。”王岳说。
2021年8月1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声明称,强烈反对和抵制无医疗资质的人员从事口腔美容活动,明确指出对牙齿的处置属于医疗行为,不存在“非医疗美牙”的概念,直指口腔美容的合规性,引起广泛关注。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国民营医院专项巡查行动的通知》,要求自2022年3月起,组织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民营医院专项巡查行动。江苏省也出台了《商业广告代言行为监管执法指南》,禁止以“种草”变相发布广告。
邓利强认为,医疗机构应该遵循医疗标准和规范,将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科学治疗原则。对于部分虚假宣传、兜售“牙齿矫正焦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监管部门应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顿,打击社交媒体上的虚假文案,督促医疗机构规范经营,禁止违规操作。可以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厘定适合矫治的年龄段,除非特殊情况,严禁违规实施牙齿矫正治疗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