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很少会和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有些即便谈了,也是比较简单肤浅,甚至是粗暴的,很难顾及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一直站在成人的世界看问题。
“妈妈,我不要你死”,这是很多孩子会对妈妈说的话。孩子自从知道父母会老还会死去,就会很恐惧,但父母并不懂如何积极地引导孩子,更不知道和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给孩子上好关于生命和死亡的这一课,非常非常重要!
为什么要和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呢?
因为,每个孩子都会对死亡有很深的恐惧感
作为父母的我们,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死亡有了恐惧的感觉的吗?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
我清楚地记得,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参加亲戚的葬礼,这是一次难忘又可怕的经历,当我看到所有亲戚穿着白色大褂,家里的有些亲戚哭得站不起来,不管说什么,去世的亲人都没有任何回应,她躺在冰冷的棺木里一动不动,全身僵白,我内心无比的害怕。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人是会死的。
参加完葬礼回来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会经常莫名地感到很孤独,甚至哭泣,每当想到人会死,我自己会死,我最爱的爸爸妈妈也会死的时候,我内心无比的难过和失落。从此,我变得不那么开心和快乐了,关于死亡,便成了我心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心结。
过了很多年以后,我成年了,这个心结才慢慢被解开,内心才慢慢得以释怀。
回避死亡话题会带给孩子哪些负面影响?
亲人的离世,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
比如,家中有亲人去世,特别是至亲的亲人,很多孩子是很难承受这样的打击和痛苦的。有的一生都无法走出来。
还记得网络传了好一阵子的视频吗?一位四岁男孩妈妈去世了,奶奶骗孩子说妈妈在土堆里睡着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趴着坟堆头大声的喊“妈妈,妈妈,我想你,你快醒醒……”看过的人都不禁流泪。
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心里都会留下不少的阴影,除非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足够多的来自家里其他亲人的爱,否则,这些阴影也会伴随孩子一生。
孩子细心饲养的小动物死了,父母的回应会让孩子变得没有同理心,变得冷漠无情
当孩子伤心地告诉父母:我的乌龟死了!
父母的回答却是:已经死了,我也没办法呀,我再给你买一只吧!
还有父母会这么回答:叫你不要养乌龟,这东西根本养不活几天。
甚至有父母还会这么说:死了就死了,赶紧扔了!
大家有没有觉得上面这样的回答很耳熟?为什么这么回应孩子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