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科学巨匠的爱因斯坦,三岁才会咿呀学语。
四五岁时候,经常避开同龄人的游戏 ,一个人对着物体发呆。
读小学时,由于他性格孤僻,同学们都歧视他,老师也不喜欢他,老师向他提问题时,他好像听不见一样,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上中学后,爱因斯坦非常喜欢高等数学,经常向数学老师请教各种数学问题,数学老师常常被他问得张口结舌,
因此,老师认为他是个刁钻的孩子,更
不喜欢他,说他“生性孤僻”,“不守纪律”,“想入非非”。
有一次,爱因斯坦父亲问校长,爱因斯坦将来适合什么职业时,校长鄙视地说他长大后不会有出息。
内向的他更孤独了,他总希望早点放学,好躲回家去,在家里,他就可以自由自在的读自己喜欢的书。。
受尽嘲笑和鄙夷的爱因斯坦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16岁时,他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学习中,他把精力都集中在能够导致深邃知识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问题上面,精心钻研,废寝忘食的读书,做实验。
终于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把物理学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成为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内向的孩子一旦选定目标,就会:“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他们执着,专注,不达目的不罢休,往往能创造出惊人的成就来。
马云曾经说过,内向的人更容。易成功。
历史上的牛顿,比尔盖茨,林肯,现代的企业家王兴、马化腾,也都是一些寡言少语的内向者。
在世人眼里,他们都是一群怪人,不按常规生活、学习,
但他们都有一颗冷静而敏锐的心,不会情绪化,不会随大流,有主见,不会被别人左右,轻易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们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发努力,即使失败,也会卷土重来。
生活中,他们不会去取悦别人,来获取安全感,相对于外界的评论,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感受。
不会去做无用的社交,从而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往往能取得卓越的成绩。
03 逼迫孩子外向是严重是一种伤害
每当父母一看到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不喜欢热闹,见人怕羞,就会非常焦虑。
千方百计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想把孩变得活泼外向。
强扭的瓜不甜,这样做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畅销书作家苏珊·凯恩,小时候也是个不爱说话,害羞的内向者。
在她九岁那年,妈妈给她报了一个夏令营,去之前,妈妈为她准备了许多书籍,
她以为可以穿着睡衣惬意的坐在小屋里读书了,但想不到那次野营像个派对聚会,在夏令营时,每天营长都要求热情地喊夏令营的口号,要求大家拍手跳舞,蹦蹦跳跳,制造快乐的氛围。
苏珊非常讨厌这种吵闹的环境,她只想回到帐篷静静地看书。
但当她第一次拿出书来的时候,有一个小伙伴走来质问她,为什么会那样安静,
每次看到她一拿起书,营长也都会走过来,对她重复夏令营的精神,要她融入伙伴们高声喊叫,跑来跳去。
老师的多次劝说,使苏珊变得很焦虑、烦躁,她也开始觉得自己的内向不好,必须做一个外向的人。
于是她主动找人聊天,逼迫自己去和人交往。
为了改变自己变得外向,她放弃了想成为作家的梦想,转而攻读法律专业,成为一位出色的律师。
她放弃只想和朋友吃一顿快乐的晚餐的想法,拼命的去那些拥挤热闹的酒吧和不同的人喝酒,聊天,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活泼、外向。
越来越多的人夸赞她是个外向的人,可她的心却时刻充满痛苦和疲惫不堪。
后来,她看到内向的祖父也一样赢得街坊邻居的热爱后,决定做回自己。
她拒绝无用的社交,开始拾笔创作,。
由她执笔的《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位居世界畅销书榜首第三位,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深受世人喜爱。
如今,重新做回自己的苏珊.凯恩,每每想起那段经历,仍觉得犹如一场噩梦。
04真正的爱让孩子做自己
“以后见到妈妈的朋友要赶紧喊阿姨。”
“赶快去和小朋友一起坐游戏,别只会躲在一边看书。”
“我的得给孩子报个舞蹈班,让她改掉内向,活泼起来。”
父母总是自以为是的在为孩子编写剧本,理所当然的强迫孩子按自己要求表演。
他们忽略了,只有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才能把剧本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