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是儿童前行路上的挡路石,长期遭受霸凌的小孩,可能会有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孩子的学习、社交和生活都会受到牵连。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经开展过一次网上民意调查,里面收集了全球10万多名青少年对关于霸凌经历的看法,其中就有2/3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曾经遭遇过校园霸凌。
教育专家也表示:霸凌无处不在,甚至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
幼儿园里常见的隐形霸凌,你了解过吗?
谈起这个话题,我想起了之前儿子元宝上幼儿园时被人“排挤”的事。
元宝性子比较内向,平时人又过分老实,送他去幼儿园之前,我和婆婆就百般担忧,生怕他在学校被欺负,老公还整天安慰我俩杞人忧天,毕竟当初姐姐之之上学的时候,也出什么乱子。
没成想,元宝刚上学的第一周就被欺负了,就因为某位同学喊元宝的名字,他当时没有及时回应,就被对方怀恨在心——不仅当面给元宝起绰号,还拉动班级里其他同学孤立他。
儿子本身就胆小,被那位同学“恐吓”以后,愈发自闭,回家也不愿跟我们交谈,隔天送他去学校,他也一副畏畏缩缩,不想进教室的样子。
后面还是老师联系,我们才知道这件事。我至今回想起这件事,仍然忍不住哽咽,或许当了妈妈以后,就是会变得格外脆弱。
因为儿子这件事,我们全家对校园霸凌这个话题都尤为敏感。后面也专门翻阅了相关的资料,本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了解一下预防校园霸凌的办法。
结果却看到了不少校园霸凌发生的真实案例,每一个都令人揪心!
据统计,幼儿园内发生的霸凌事件,其实并不比中小学阶段的低,只是它发生得更为隐蔽。
专家认为:别总以为小孩子单纯,其实他们的恶更加可怕。一个3岁的孩子,尚且已经懂得利用群体的力量来维护自身利益,为自己争取权利。
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偏多,从小受尽全家人的宠爱,以至于小孩子们的个性会相对自私,他们觉得好玩的东西,往往就会抢到手。
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还会因为恶作剧或者报复心理,给同学取外号、对同学动手或者是使用冷暴力,拉动周围人孤立你。
这些行为其实都属于霸凌行为,但霸凌者却觉得“我只是玩玩,没真的欺负他”,大人也会认为“他们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导致事情就此作罢。
孩子并没能得到惩罚,甚至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自己的罪恶,可给被霸凌者心理造成的伤害却可能是一辈子。
当孩子遇上霸凌,别只会教他们告诉老师
教育孩子被欺负后告诉老师,这应该是很多父母都会陷入的一个误区。这个解决办法虽然在某些时候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可能本质上并没有解决孩子的难题。
曾经就有位妈妈表示,自己家小孩被欺负后,按照自己提供的办法告诉老师,结果事情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加剧了矛盾,孩子被欺负得更狠。
所以我们能发现,究竟该不该告诉老师,这是要分情况的:
如果情况并不严重,或者对方并不是强势、偏激的小孩,那么告诉老师或许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但如果已经威胁到人身安全,而且对方个性又比较偏激,那么告老师或许只能起到反作用。
所以,当你家小孩被欺负,别只会教他们告诉老师。
抓紧做好这些事更要紧
那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教会他们应付危机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