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是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一边要在职场上和男同事竞争,一边要照顾10岁的女儿,生活和工作都非常辛苦。可是为了让孩子感到幸福,她花费了不少心思,平时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孩子安排最好的学校。
她以为孩子和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可是有一天,她给孩子收拾房间,竟然看到女儿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的话:我现在感到自己非常可怜!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是一个没有人疼爱的孩子!我真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看了这样的话,芳芳感到万分震惊,她竟然不知道女儿有这样的想法!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她和丈夫离了婚,只因为丈夫从来不管孩子,只知道和朋友聚会、喝酒;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她努力地工作,有时甚至比男同事还要拼命;为了满足孩子,她尽量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为什么孩子觉得自己可怜呢?觉得自己不疼爱她呢?
对此,芳芳感到万分不解!
事实上,芳芳的女儿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她没有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父母离异了,她觉得自己是个可怜的人,缺少父母的爱;妈妈平时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忙工作,让她感受不到妈妈的爱。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像芳芳的女儿一样,他们虽然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却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关怀,更感觉不到幸福。因为缺少幸福感,这些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孤僻、内向,甚至对生活充满失望。在这样性格的影响下,他们不愿意相信别人,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当然,这样的状态也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很难成为有较大成就的人。
而据调查统计,那些感觉不到幸福的孩子,往往都来自这样的家庭:父母长期缺席或离异;父母过于强势,控制欲非常强;父母总是和孩子哭穷;孩子时常遭受父母的语言暴力……不管上述家庭是否能够给孩子带来足够的物质满足,只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就很难有幸福感。
可以说,每个孩子在出生时,心中都有一颗幸福的种子,只有种子发芽了,孩子的人生才会幸福、美满,才能有美好的未来。但是这颗种子是否能够发芽和成长,并不取决于孩子自己,而是取决于父母以及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因此,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这颗幸福的种子,让它更好地发芽和成长,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