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胡慎之接诊过一名女性来访者,她每次前来做心理咨询,都把自己的包紧紧抱在胸前,而且,她每次带的都是同一个包。
胡慎之很奇怪:天这么热,包这么大,为什么不把它放在旁边的凳子上?
女孩的回答令人出乎意料,她说,这个背包是一个屏障,能阻挡胡慎之入侵她的世界。
以心理医生的职业敏锐性,胡慎之立刻认识到,眼前的女孩可能没有被好好尊重过,因此她认为,所有的人都会跨过边界,入侵她的世界。
原来,女孩的母亲很强势,不允许女孩有一点隐私,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她就把日记本等物品放在背包里,每天携带。
经过女孩的同意,胡慎之查看了她背包中的物品,发现除了日记本以外,都是一些繁杂的日用品,诸如指甲刀、创可贴、消毒液之类的东西。
女孩长大后对他人和世界极度不信任,无法进入正常的亲密关系,这些都是源自母亲的“无边界感”。
作为一位母亲,我看到这个案例,也在反思自己是否入侵了孩子的“边界”。那么,孩子的边界都包括什么呢?胡慎之的新书《重建亲密关系》中是这样讲的:
边界包括三个部分——空间边界、身体边界、心理边界。
7岁拥有独立空间
这里的“独立空间”,可以是一间房间,也可以是家中的一个小角落;可以是书房的一个抽屉,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日记本。
胡慎之的孩子八岁时,开始有了边界意识,他经常关上自己的房门。于是,胡慎之跟孩子约定说,“你可以把门关上,如果我和妈妈有事要进你的房间,我们一定会提前敲门,但是你不可以锁上门,因为这样会让我们担心。”
当孩子明白父母会尊重他的边界时,就不会再纠结入侵空间这件事了。
9岁保持身体距离
9岁左右,孩子的性别意识已经很强,家长要注意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尊重他的身体边界,尤其是异性家长。
2019年,英国球星贝克汉姆与8岁女儿亲嘴的照片引起了全球网友的热议,大部分网友认为,父亲更应注重与女儿的相处方式,适当保持距离。这一观点,其实就是要求异性家长尊重孩子的身体边界。
随时尊重心理边界
父母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尊重孩子心理边界的表现呢?
比如,孩子告诉你了一个秘密,可你转身就告诉了别人;再比如,在带娃聚会的餐桌上,你跟他人大谈特谈孩子尿床的糗事……
胡慎之在书中写到,心理边界用来维护一个人的独立和完整。想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个体,我们要从小尊重他的心理边界。
边界,是不用上锁的房门,是不必随身携带的日记,是愿意与父母分享的秘密。
体面的父母,会给孩子留足边界。